清朝的海军学校,只开办了4年,如今修复成旅游
威海市是一座景色秀美的小城,位于山东省最东端,三面环海。威海之名,来自于明朝时为了防止倭寇入侵而设置的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到了清朝,威海更是成了一座军事名城,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清政府把北洋水师的基地放在了威海刘公岛,这座小岛依靠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都特色历史底蕴,变成威海最知名的一处旅游景点。
从威海市区的码头坐船到刘公岛,只要大约20分钟就能到达,其实从威海市区就能远远地看见这座小岛。刘公岛的面积为3.15平方公里,不大但也不小,岛上主要的旅游景点集中在南部和西部,其实步行也可以游览,只要大半天时间就能游览完主要的景点。在刘公岛上的景点中,威海水师学堂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这座水师学堂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也是我国清朝时期建造的几座海军学校中唯一有迹可循的一座。
水师学堂位于刘公岛西部,从上岛后的码头步行到水师学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威海水师学堂的历史,跟晚清重臣李鸿章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889年,也就是北洋海军成立的第二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就向李鸿章提出修建水师学堂,获得清政府批准后当年动工,并于1890年开始招生授课,成了我国第四座海军学校。
当时的威海水师学堂,面积约2万平米,建有房间70多间。而当时的学员招生,多为北洋舰队的官兵引荐,由于北洋水师中福建籍的官兵较多,所以第一届学员也多是福建籍的学生。没想到的是,这座海军学校只开办了四年,共有一届毕业生,水师学堂跟北洋海军的命运一样,在甲午战争中饱受摧残。
由于水师学堂距离岛上的码头稍远,所以平时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多,非常安静。这里的房子都是在原先的校址上重建的,保留着威海当地民居的特色风格。水师学堂残存有东西辕门、照壁、小戏楼、旗杆座等古迹,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在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暴露了其虚弱的本质,外国列强蠢蠢欲动,而威海就在这种情况下,被英国“租借”。在刘公岛上还能见到不少异域风情的建筑以及别墅,就是百年前那段历史留下来的结果。在威海水师学堂,也留有当年英国海军军官的营房以及军官宿舍等。
现在的水师学堂经过修复,分为清代水师学堂核心区、学堂建筑被毁遗址展示区、英租时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营房及军官宿舍区、水师学堂露天训练场等4个展示区,生动直观地再现了水师学堂的历史原貌。
刘公岛上保留的北洋水师古迹特别多,除了水师学堂以外还有丁汝昌故居,原海军公所,也就是北洋海军衙门,建有甲午战争纪念馆,岛上还留有当年修建的炮台等建筑。到刘公岛旅游一般当天往返,岛上也有酒店和许多饭馆,吃饭住宿都很方便。如果觉得步行游览太累,还可以乘坐电瓶车去往各个旅游景点。
来源river2014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