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员性心理对海员职业的影响
航海界的朋友们一致公认海员在船舶工作时会遭遇环境变化对身心的影响。
我看到某网站列举了很多表述海员遭受船舶环境对心理、生理的影响。我概括如下
无论远航、近航船舶在海上经常遇到恶劣天气,海员处于颠簸、震荡之中都会感觉身体不适。晕船,呕吐的晕船症状是每一位陆生人类的共性,只不过每人的感觉的程度不一而已。
船上昼夜不停的主机和副机产生的噪声持续作用,导致海员听力下降,低频噪声减低海员的对航海环境的适应和协调能力并且极易产生烦躁的心情。
远洋船舶跨洋区航行,要不断调整时差,时差变化会致海员生物钟混乱,要睡觉却清醒、要清醒却迷糊,身体疲惫,精力无法集中,吃早饭变成了吃夜更饭,肠胃不适,最终致生理上内分泌紊乱。关键性操作、特别是临界操作,因疲劳会产生人身安全事故。
远洋海员上船必须准备一年四季的衣物,当南北航行跨越赤道附近时,仅仅在一个星期内就会遭遇季节、温度和湿度的骤然变化,导致海员精神倦怠、身体疲劳。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日臻完善,但大多数海员不愿饮用缺少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淡化海水,造成饮用淡水缺乏。新鲜蔬菜不易长期保存,致饮食单调,影响海员营养的摄入,导致最常见的海员口腔溃疡、便秘、食欲不振等健康问题。
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海员心理跌宕起伏,且难以稳定,海员容易出现紧张、麻痹、急躁、犹豫等性情变化。从航海心理学的角度观察,海员心理隐痛的是航企非人性化的管理所致。
最近参加中国航海学会年会,我以非常激情、甚至哽咽的心情在会上发言自己对航海职业的挚爱,以《海员——大国航海工匠》的职业精神鼓励在座的大学生参与航海,发言中以询问方式互动,喊出了“你们愿不愿意做航海工匠?你们愿不愿意成为未来的船长?”
可是学生们都沉默了,没有像我在海大成立100周年上、在中远报告厅中做报告时如同誓死般的异口同声应答,而是只有几个人发出应答的声音,显得非常落寂。
我不觉得遗憾,而是感觉同学们比他们的师哥们更加成熟了,因为他们不会盲目跟从他们自己做不到的、并不想做的职业而空喊,他们开始冷静思考了。现实很重要,同学们的职业选择是对自己的今后人生的发展负责。
正好我重游母校、站在凌水桥上凝思一辈子的当海员的感悟时,巧遇熟悉的张教授。他正在专注研究海员航海心理学。他招呼我坐上他的汽车就直侃话题,为什么航海专业的同学的选择上船的仅仅5%,是航海萧条?是经济报酬?是航海现代化了?不是!他直说这是航海教育的失败!这是航海软性教育的失败!
所谓的软性教育就是涉及海员的心理、生理以及海员群体的船舶小社会结构异化导致的航海职业问题的教育,直讲就是年轻人对航海职业教育的看法!
因为航海院校目前还是沿袭过去的航海教育,但航海界仍然认为海员素质远差于国外海员,甚至菲律宾、缅甸海员。其实,航海技术教育、海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今非昔比,中国海员的航海技术并不落后欧美,但为什么不能成为航海强国呢?张教授直言航海院校并没有将职业理想教育作为改变年轻人的职业观念的教育,老师授之航海理论却忽视航海人文教育,甚至在课堂上也暗示航海艰苦。没有在半军事化管理的教育上培养军人般的血性奉献精神。海员缺少了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航海敬业精神!
某海事院校校长担心无人驾驶船舶实现商业用途后,学生的航海岗位没有了。他却忽视了目前他的学生已经在有人时代不想上船了。船舶驾驶肯定需要人,即便船舶驾驶无人化,只不过形式换了人员在陆上操纵船舶。在相当长的时间阶段中,还得以有人驾驶船舶的概念培养航海人员。
由此,更重要的航海教育没有培育航海文化!致大部分同学对航海认识是非常艰苦的,航海还有风险的概念!
,航海还是男性的单性小社会!在现代年轻人的观念中是不可思议的。
所谓的如下疏导方式仅仅是部分准确而且非常勉强、生硬的
“航海心理、生理卫生理论倡导海员朋友们多与人相处,使自己内心苦、乐情绪得到宣泄、分享,这样就不会再感到寂寞和无助了。再则,积极适应航海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我激励,培养良好的心理应变能力和遭遇挫折的耐受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学会豁达面对挫折;在搏击困难中体验到成就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中遇到苦恼的事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
张教授坦言,中国航海人文环境不改变,空谈航海心理、生理都是隔靴搔痒!中国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航海的根本原因除了航海自然环境外,最主要的是禁欲造成的。
在返沪的车上恰巧又碰到了中国航海界的领航人物。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在某航企做领导工作,很多正当年的船长、轮机长在奋斗到45岁左右,正是“年轻力壮、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年龄时向我递送了离船报告,上面写道“请给我安排公司机关的工作,只要不上船哪怕给我扫地的工作、拿最低的工资都行。”
我直接去找他谈心,他说的更加赤裸裸却非常坦率“我很想在船上工作下去,你能让我女人随船吗?我们都是合法自然人,我们需要性!我的家庭需要照顾!我的孩子需要父亲!能做到我立马收回,做不到免谈!”我忽然感觉到航海缺失了人文关怀,我无能为力了!
这位领导领悟到为什么在过去航海发达的港口都是有类似上海的“四马路”,海员不觉得航海艰苦,因为他们可以到处发泄。尽管在现代社会认为是违法的,但研究人员可以研究海员职业与性关系的课题,以促进现代航海从业人员的心理、生理健康啊。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从业的中国海员,我经历了让中国海员耻辱的历史。这就是中国主管机构在80年代下发的一纸公文,其内容是严禁海员家属在船舶过夜!至今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曾经工作的船上海员家属乘拖轮上船探船,到了深夜了船舶个别领导强行将海员和海员家属不惜公司成本叫拖轮过来,将家属赶到陆地的旅馆过夜。
这段风雨凄凄的海员遭遇,以致我无论哪个职务阶段都拒绝自己家属上船,竭力保护海员家属上船探船。不是我无性,而是对船公司缺少人性无声抗议!我感觉如果不是工匠精神的执著,我不会坚持到。
进入新世纪了,国际海事法规STCW公约也有鼓励女性上船的决议并相应写入了妇女保护的条款,但在中国,哪家航企、包括央企接受海事院校的毕业女生参与航海?
我说现代航海技术减轻了人员的体力劳动,女性完全能够从事航海工作。再则,现代船舶已经实现单人房间,私密性更好,公司完全可以制定妇女保护,禁止性骚扰的条款鼓励女性选择航海职业。在法律条文的约束下,改变船舶单性社会造成的海员心理、生理压抑情绪。
一位宁波大学航海学院的航海毕业女生在新浪微博上给我私信,告白了她渴望像男人一样驾驭航船成为驾驶员、船长,但寻觅上船未果的痛苦心情让她欲哭无泪,咨询我是否能实现自己的航海梦想,她把自己的简历都发给我了。可是,我也无能为力,除了安慰还是安慰!
作为一辈子海员生涯我认为尽管海员有登陆公休的机会,但相比较其在船工作时间而言是及其短暂的。在我们那个年代,一个外派期要18个月也是经常碰到的。所以感谢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生效,让海员有了休息的保障。长期船舶工作的客观条件的确让海员遭遇了心理、生理的敏感变化,于身心健康不利。
现在航海界大佬、甚至院校都在呼喊“要让年轻人树立一辈子当海员的理想是不现实的!”此话的实质就是隐含了“海员群体除了物欲之外、还有性没有满足的无奈。”
航企相关部门对海员性心理是三咸其口的,绝不愿意提及海员社会环境的改善、鼓励和招募女性海员同船,享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人文环境,致大部分当了海员的人员感觉职业对生理、家庭影响太大而离开海员职业。
曾经我在 “戏说海员”系列文章中就这样写道
……,……,我突然得到了不完全准确、却带着一辈子苦恼感悟解答
竟然禁欲成了阻碍中国海员职业发展的罪魁祸首;成了航运业发展的障碍,成了建设海洋强国的一道跨不过的坎。开着船儿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浪漫完全被航海界所曲解了。
所以有了“女人上船,船要翻”航企大佬们农耕文化的迷信。在历史上有了政府部门机关出台的类似于法律的、禁止海员家属住船过夜的。
航运景气的时候,海员为而上船,压抑心理替代了。而当航运不景气后,钱途没有了,海员生理情绪又不能合法满足,海员职业因为缺少女人而成年轻人规避的职业。
反正想来想去就想歪了,原来海员职业不是客观条件影响了勇敢的年轻人去探险、去追求理想。而是人为因素把海员在追求事业、追求理想的过程当中,被管理者当成了机器使用,把海员合法的生理需求被禁锢了。
我翻阅了一些历史故事,任何朝代官兵打仗的时都带着眷属驰横疆场、浴血奋战而义无反顾。到了现代,在极少数人从事的航海职业中,航企的引领者们却将禁欲演绎地淋漓尽致,不得海员人心,其恶劣影响至今还未散尽。
后来,边防、海关和海事出文中国海员可以带家属出海、在母港可以让家属上船的文件了,再后来,国际海事劳工法在中国得到了批准了。可是中国几家航企做好了好事?我怀疑几十年前的那份是否已经撤销了。
航运国企却仍然停留在在逢年过节把海员家属召集起来开个联谊会,领导热情感谢海嫂们奉献的层面上,把海嫂赞扬成海员的后院而来一场聚会,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似乎大家都兴高采烈,还刊登媒体张扬、扩大关心、关爱海员的影响。
但当完成仪式后,海员家属回家仍然孓然一身,孤灯影下思夫君的苦恼中。航企领导为提供海员和家属私密的实质性空间环境吗?
是不是该换一种形式,把海员家属顺利探船呢?或者让海员家属随船?
可是,领导们要么无语,在不把论题引导到公司发展和经济效益上去,鼓励海嫂们继续支持丈夫的“航海事业”;要么信口高淡阔论要海员无私奉献。
我碰到了中国远洋工会负责人,他说在不准海员家属在船过夜的风波过后,积极鼓励海员家属探船并形成了接送制度。
这是令人高兴的进步但也是凤毛麟角的唯一企业啊。
中国航企加紧培养女性海员迫在眉睫,大佬们应该摒弃庸俗的想法和抱怨中国海员如同扶不起刘阿斗的戾气,让海员队伍成为“自然社会化”,毕竟人是具有感情和法律约束的高级动物,动物的属性必须给予保护,形成健康、自然并保护女性海员上船的法律规范。我注意到女性海员很多的邮轮上把预防性骚扰作为邮轮安全管理体系。
,我认为心理、生理疏导是调节船舶的社会人文环境。影响海员心理的是欲念三要素物欲,和。前两要素都可以满足,唯有被人为禁锢和扭曲了。特别是中国航企大佬“男女两个上船,三个人下船”的不道德观点,让中国船都成为了“海上流动的和尚庙”。如此环境恰恰与中国人传统观念形成的农耕文化“夫妻老婆热炕头”相对立,年轻人不愿上船的根源之一就是中国式禁欲!
男女同船也可增加社会氛围,产生的可调节船舶内部小社会环境,譬如,在男女同船的船舶上,男性就会衣冠整齐地出现在女性面前,女性特有的温柔让男性感觉了社会的自然属性,这也是稳定船舶和谐的人文基础。
任何男女都会在法律规范下理性控制的。一旦愈越则是法津范畴,,过度担忧三人下船是多余的。事实上,海员对物欲认同后,在船最缺的就是,没给合法的(家属以海员身份工作随船),中国海员队伍将继续衰退。
改变目前中国海员日渐衰退的方式就是将船舶社会小环境营造成如同社会一样,有男有女,并给予一定的规范,使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和谐关系成为新型的海员管理体制!
至于单身男女谈恋爱是公民的权利,无需强行干预。正常的男女关系是感情为基础的,不是的违法行为也是隐私,即便是情人关系,也是道德层面的问题,粗涉适得其反。
中国年轻人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膨胀的物欲观念外,抵制航海职业不是他们的错,错就是错在中国社会、主管机关、航运企业未能将航海文化与中国的农耕文化融合在一起,忽视了对年轻人航海文化的教育和刻意抵制女性海员上船并人为制造海员性压抑的制度。
中国海员没有合法的发泄,就没有冒险的血性、没有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中国航海强国永远在梦想中!
我们希望中国主管机关、航企把海员当成自然人看待,把船舶小社会环境扶植成为类同与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中。
本文仅是个人观点,仅作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