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更新版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超过7000个物种被列入名录,使得该名录收录的濒危物种超过10万个,达到105732个。其中,共有28338个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名录显示,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形势严峻,有500种深海硬骨鱼、16种鳐鱼被列入名录,鳞脚蜗牛成为首个濒危深海软体动物。
两种鳐鱼成最濒危海洋物种
本次更新的名录中共有16种鳐鱼成为濒危物种。其中,15种鳐鱼为极危类别。像“犁头鳐”的种群数量过去45年下降了80%。
该名录指出,鳐鱼属的龙纹鲼和及达尖犁头鳐常常被当作副渔获物捕捞,是目前濒危程度最严重的海洋物种,离灭亡“只剩下一步”。
据《》报道称,鳐鱼数量的下降,除了作为副渔获物被捕捞,造成其濒危的主要原因还有不受管制的非法捕捞活动。在水产品市场上,鳐鱼肉往往被运往当地市场销售,鳐鱼鳍则被运往国际市场作为鱼翅汤的原料。
“从鲨鱼到鳐鱼,有很多海洋物种濒临灭绝。”保护国际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学家李·汉娜说,“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海洋环境和物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调查报告,鳐鱼体型类似于鲨鱼,有的可长到3米多,主要生活在印度洋、西太平洋、东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等海域的浅水区域。近年来,该类物种的生育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威胁,使该物种生存处于濒危边缘。
“要想拯救这些濒危海洋物种,相关政府应该在加强物种保护、减少副渔获物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加强国际水产品贸易管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拯救委员会鲨鱼保护项目负责人辛芬德费尔说。
本次更新的红色名录收录了深海鱼类濒危物种,共有500种深海硬骨鱼入选,如生物荧光灯笼鱼。,生活在深海热液喷口的鳞脚蜗牛成为首个被列入濒危名录的深海软体动物。
该名录称,由于深海捕捞、油气开采以及深海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开展,这些深海鱼类正面临生存威胁。本次收录的硬骨鱼通常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其中,有20%的深海硬骨鱼缺少评估数据,需要对其物种状态进行进一步研究。,许多深海硬骨鱼生活在国家管辖海域以外,对于其保护责任归属尚存有疑问。
“这些深海鱼类是被纳入评估,可以说我们对于深海鱼类保护现状的研究刚刚开始,应尽快开展人类活动对深海物种的影响。”红色名录海洋鱼类小组主席贝斯说,“本次红色名录对濒危深海鱼类的收录,将成为能够反映深海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濒危物种保护现状堪忧
“超过10万个物种被列入红色名录,凸显出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理总干事格雷特·阿基拉说,“保护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这也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目标的基础。”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设立于1964年,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全球保护状况信息来源。迄今为止,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鸟类、造礁珊瑚和针叶树在内的许多物种都得到全面评估。
今年5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报告称,全球共有100万个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本次更新的红色名录,确认了IPBES报告所描述的严峻形势。那就是,全球濒危物种数量正在以不可预料的速度下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负责人简·斯马特说,“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决定性的行动阻止这一下滑趋势。”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自红色名录上一次更新以来,所有被列入的物种都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全球濒危物种现状并没有越来越好,而是逐渐恶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项目负责人希尔顿·泰勒说。
泰勒说,红色名录将处于不同濒危状况的物种分为3个类别易危、濒危、极危。往年更新该名录时,科学家往往会发现可以从极危类别移到程度更轻的其他类别的物种。,今年的研究发现,原有的名录物种或是保持保护状态不变,或是需要上升到濒危程度更严重的类别。这显示出,当今人类社会的保护行动并没能有效阻止自然物种的濒危状态。
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形势严峻
近年来,全球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形势愈加严峻,急需采取行动加以保护。IPBES报告指出,过度捕捞是威胁海洋濒危物种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超过90%的海洋鱼类被过度捕捞,或是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北方蓝鳍金枪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世纪90年代,仅西欧地区北方蓝鳍金枪鱼的捕捞量就达到5万吨/年。目前,北方蓝鳍金枪鱼的种群规模已经萎缩了近80%。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也会对物种生存构成极大威胁。例如,在全球现存的7种海龟中,除了平背海龟,其他6种都处于种群规模快速下降的危险阶段,其中棱皮龟、玳瑁与肯氏海龟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在海鸟类中,如极危鸟类勺嘴鹬,由于繁育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迁徙途经地用途的改变、在中转站被非法捕猎等因素,近年来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