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洋人才需求旺盛,将超过300万人!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正全面拥抱“海洋时代”。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背靠世界级大港——天津港的滨海新区也正在迎来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国际海运业正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由此带动了对远洋巨轮相关海运人才的旺盛需求。
在第八个“世界海员日”到来之际,时报记者跟随北疆海事人员登上多条靠港海轮,了解海员们职业的荣光与辛劳,聚焦海运人才队伍目前的供需状况。
数据
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现有海员约70.9万人,从事国际运输的约52.4万人。天津辖区内国际航行海船船员有14073人,同比增长1.8%。
专家预计,201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到2020年,海洋人才资源总需求量将超过300万人。
讲述
新区急需高级海运人才
货轮船长年轻海员越来越少
李明辉是中谷海运一艘跑国内航线集装箱班轮的船长,有着30余年航海经验的他告诉记者,在全世界的高级海员中,中国海员的技术是响当当的,绝不亚于其他国家。
“年轻时我也曾被外派过,当时的船长是菲律宾人,我是三副。在途经中国沿海航区时,由于渔船密集、航道繁忙,船长一般都会选择技术过硬的中国海员驾驶船舶,这充分说明船长对中国海员驾驶技术的肯定。”李明辉说,目前中谷公司大部分海员所在的船舶均与国际同一标准,各种驾驶设备及吃、住、娱乐等方面都是国际一流。
记者随着李船长来到船舶顶层的驾驶台,在视野开阔的驾驶室中,记者看到,船上安装了与国际接轨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子海图、甚高频无线电话、中高频无线电话、卫星电话和避碰雷达等,各类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比起三十多年前,如今引导船舶航行轻松了很多,变化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前使用望远镜的频率非常高,经常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现在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有时可以几个小时不用望远镜,轻轻松松就能安全驾驶。”李明辉说,“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环境,现在的船员真是幸福太多了,但目前年轻海员却越来越少。”
“老船长”海员执业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北疆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的刘健勇曾经也是一位远洋船长,有着十几年的远航经验,并曾有幸随同人民海军“巢湖”号导弹护卫舰连续参加第四、第五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执行护航任务期间,曾多次参与保护被海盗追踪的商船,中国海员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而刘健勇也被舰上的官兵亲昵地称为“不带枪的舰长”。
由于年龄等各方面的原因,刘健勇如今落地成为一名海事监管岗位的“海员”。他告诉记者“随着新区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和国际海运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从事国际运输的海员不但要精通相关技术,还要精通英语,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三副以上的高级海员普遍都有大学以上学历,船长则需要有十年以上的海上工作经验,并且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和国家考试才能担任,且所持海员证也是国际公认并通用的证书。由于规格及经验等各方面要求的限制,目前新区急需这类高级人才。”
走访
航海类人才缺口显而易见
专业院校海运学生就业率超高
据了解,海运承担了新区近85%的外贸运输任务。一艘1.4万标准箱以上的集装箱船舶只配备20多名海员,但船舶造价高达10亿元,所运载的货物价值更是超过10亿元。海员尤其是高级海员承担着非常重大的经济责任,对于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航海系主任吴金龙告诉记者“有专家预计,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10%。到2020年,海洋人才资源总需求量将超过300万人,其中就包括航海类专业和非航海类专业的海事人才。而目前,新区航海类人才缺口更是显而易见,尤其是高级船员以及机工、水手,甚至已出现断档的情况。”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是本地唯一一所航海技术类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培养海员的专业院校,行业内的很多标准均出自该校。据该学院就业办介绍,近年来,学校航运类毕业生每年都会增长约10%。尽管生源每年都在增加,但新区船务公司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增加得更快。与本科类院校将校园招聘会大部分安排在大四学年的下半年不同,海运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大三上半年就开始参加校园招聘,即毕业生双选会。以该校航海系为例,航海系分为航海技术和海运管理两个门类,每年一般会设置12-13个班,每个班40多人。近两年,仅首轮双选会上,每个班的一次性签约率就高于86%,产业对口率达70%以上,而该校的最终就业率甚至达到98%以上。
“我们培养的都是技术类的高级海员,需要三年时间的系统学习。学生们只要拿到了专业证书,自身想从事海运方面的职业,就一定能被用人单位录用。”吴金龙介绍,“目前航海专业的就业形势很乐观,以2017届毕业生为例,我们有位2017年毕业的优秀学生在参加完双选会的笔试后收到了七八家企业发来的面试通知,而一名学生收到3家企业的面试通知被争相抢要都是常事。而每年毕业季,各用人单位更是经常奔走于各高校之间高薪抢人才。”
新生代海员“钱景”诱人难“留人”
殷逸是一名“00后”,今年18岁的他在江苏南京城市交通学院学习一年后就上了船,目前是中谷海运的一名二水手,负责船舶的维护保养。殷逸勤劳踏实,通过一年的努力就由一水手升为二水手,工资也得到提升。“不花一分钱,就能周游世界,每月还能有可观的收入,我觉得挺好。目前的期望就是以后能上大船,生活品质可以更高一点。”殷逸告诉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船长的水手也不是好水手,他也想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升职,做高级海员。
殷逸的同事孙豪翔是一位“90后”船员,负责轮机维护,在船上实习三个月的他已然对船上的生活有了些许厌烦。“没有豪华邮轮的奢侈情调,只有航海工业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白天、晚上,工作、休息,航行、停泊,进港、办手续、装卸集装箱、离港……周而复始。”孙豪翔很坦诚,他告诉记者,当年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多数都没有做船员,还有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早已从船员转行了。
记者了解到,船员资历不同,待遇也有所区别。以远洋船为例,机工、水手的工资一般为每月8000-9000元,三副、二副的基本工资均过万,大副月收入更是到达2万元,而船长一般能达4万元甚至更高。除去基本工资,还有补贴等其他福利。尽管“钱景”诱人,但吸引新生代人才的作用依然有限。
探因
教育滞后导致海运人才紧缺
“教育滞后是海运人才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体行业的低迷则促使海员‘过客’现象严重,海运人才流失已经呈现‘常态化’。”吴金龙表示,“中国作为海员产出大国,却不是高质量海员产出强国。我们的海员大都是短期速成培训,而没有进行高质量的系统培训。而当下很多海员在培训机构参加六个月左右的培训,通过考试即可获得证书,取得上船工作资格,此种方式培养出的海员自然也得不到很多外派机会。外派看似给外国打工,实则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学习机会,也让中国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海员队伍;而通过职业教育,海员能够接受较长时间成体系的学习,从结绳到驾驶,再到天文、英语,这样培养出的海员英语和专业水平更具说服力。”
吴金龙指出,随着中国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人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他们不再想通过辛苦跑船获得高薪,因为有更多待遇更优厚的陆上职位可以任他们选择。,随着海员越来越难招,盲目扩大海员来源渠道也造成海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级海事人才却与此不成比例增长。
应对
校企联动填补人才缺口
每年都会有五六十家来自全国各地、从事航运业务的企业以及国内外邮轮公司等企业参加天津海运职业学校的校园双选会,提供的职位多的时候达数千个,而供求比基本为1∶3。
“我们公司今年又买了十几艘船,今年的校园双选会任务重,我们也都铆足了劲儿。”来自滨海新区一家海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估计会有困难,根据我参加校园招聘会的经验,每一名毕业生至少会向3家用人单位投递简历。”
除了校园双选会“挖”人才,记者了解到,在高素质海事人才培养中,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帮助用人单位解决人才之需。
目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已与华洋海事中心、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外50多家海运企业签订合约,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输送。经过8年来的实践,该校输送的人才得到各家企业的高度认可。“企业通过‘订单班’不断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和理念,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还进行经济上的帮扶,这是个‘吸才’的好方法。”吴金龙介绍,与此,学院开设的专业还会根据港口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据了解,在相关人才需求释放之前,该校就开始进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如最初开设的国内其他高职院校当时还没有的航运金融专业,培养的是既懂航海航运又懂金融运作的人才。在天津主要流向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空港物流区,以及从事货物交易、船舶交易和船员交易的交易所。“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海事人才的务实之举。”吴金龙认为。
海事局建设人才“储备库”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在成为海员之前,来自延安的徐马桩没见过海,没出过国,是儿时的歌声让他对大海产生了无限憧憬。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徐马桩报考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在天津海事局推出的“西部海员培养基地”的培养下,2013年,这个延安山里的小伙儿成为一名正式海员。
“我去过30多个国家,见识了不同的文化与风景。如今在船上做三副,月收入过万,相当于父母务农半年的收入。”当上了海员,徐马桩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与徐马桩不同,段小强通过参加短期机工技能培训班离开了黄土地,登上远洋船跑国际航线。3年的时间里,印度、墨西哥、新西兰、加拿大等十余国的港口他都去过。“高中毕业时,听说天津海事局培训项目来学校宣讲,学员会送到天津航道局培训5-6个月,合格后可以上船出海工作。”从小没见过大海的段小强就想着出去长长见识。2012年6月5日,段小强从印度第一次上船。“做国际航线水手的第一年,一个月收入1500美元,合人民币1万多元。工作9个多月后,给家里拿回8万元。”段小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8年9月,天津海事局推出的“西部海员培养基地”正式落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3个专业。招生范围也由陕西省扩展到山西、江西、甘肃、宁夏、四川、重庆等地。十年来,在不断组织协调、深入调研下,“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已成为滨海新区船舶公司的“人才库”和海员培养的“桥头堡”。
“天津海事局下一步计划利用3-4年时间完成‘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先进航海教学理念和经验移植再造工作。”天津海事局局长李国祥曾表示,海员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力量,希望西部海员发展事业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