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船远赴西太平洋 执行深海大洋科考
本航次“海洋六号”携载深海钻机、取样装置等先进设备同行。
昨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从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锚远航。
昨日上午11时,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从东莞市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启航,远赴西太平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两项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也是“海洋六号”2008年10月正式入列以来第8年执行深海大洋科考任务。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介绍,本航次分4个航段,预计120天,调查工区为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等。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大洋第51航次是“蛟龙探海”工程“深海富钴结壳资源勘查计划”的具体落实,由中国大洋协会组织。
4个航段120天五大任务
何高文透露,本航次“海洋六号”携载能下潜4500米海底的“海马”号,以及深海钻机、取样装置等系列先进设备同行,计划开展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等地球物理测量共6万千米,声学深拖70千米,海底120千米,深海浅钻82个,以及ROV观测与取样、海洋微塑料调查、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和其他地质取样等相关工作。
航次主要任务有五项一是在西太平洋执行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测量、温盐深测量和地质取样调查,进一步了解西太平洋目标区域地质特征;二是在富钴结壳合同区开展“一般勘探阶段”资源调查,为获得部分区块控制资源量和重点区块探明资源量、完成第一次区域放弃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三是开展富钴结壳规模取样装置海上试验,验证采样设备性能,为采矿设备研发奠定基础;四是开放共享科考平台科研搭载任务,利用“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等开展沉积物、海底生物和海水取样工作;五是开展海洋环境调查,为西太平洋微塑料分布特征等海洋环境热点问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14家单位115名科考队员
本次远洋科考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施。航次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总首席科学家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高文担任,“海洋六号”船船长由甲类一等船船长管鹏担任。参与科考的115名队员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14家单位。
据悉,自1986年以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太平洋海域已先后开展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资源调查与研究,累计实施了22次深海地质调查及大洋科学考察,并完成2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