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2年移民行业趋势报告
2010年对于行业来说是个分水岭,有的人甚至将这一年定位“新移民”的元年。这一年,移民行业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对于关注移民行业的人来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从“买房不如移民”、“移民潮”、到“今天你移民了吗?”等这些公众耳熟能详的新闻事件中,移民,从原本貌似高高在上离百姓生活还很遥远的概念中,一夕之间来到普通百姓的茶余饭后。
移民行业在做什么?移民行业将会怎样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年终梳理过去的2010年,通过真实的数据和行业资深人士的观点,展望未来的2011-2012年,为外界了解移民行业,为移民行业内部人士更好的服务于申请人提供参考佐证。本报告非官方不权威,仅供参考。
1、移民中介数量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2009年拥有出入境资质的移民中介机构已经超过1000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以及沿海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以北京为例,具有中介资质的移民机构为74家。经笔者调查一方面,这74家具有移民资质的中介机构并非全部都在操作移民业务;另一方面,北京实际从事移民业务的机构远远超过74家。也就是说,除74家之外,其余的移民机构都是在“非法”办理移民。这些非法机构,以“海外驻华企业”、“律师事务所”、“基金公司”、“高端培训机构”、“投资公司”以及零星的散户(个人)等的形式存在。就业务本身来说,除个别散户(个人)以技术移民作为主营业务之外,其他的“非法机构”清一色以投资移民作为业务的核心方向。经粗略分析,非法机构每年促成的业务量约占到市场总量的30%以上。
与北京市场略有不同,全国拥有移民资质的1000多家中介机构中,实际从事移民业务办理的机构约为1/3,绝大多数公司处于有资质不经营状态,而300多家经营移民业务的公司中有1/4相对活跃,70多家相对活跃的公司中,仅有30多家在积极进行市场开发。本报告案主要针对市场上相对活跃的近30家移民机构所从事的项目、市场策略进行研究。
2、意愿移民人数爆炸性增长。
2010年,新词目不暇接“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油你涨”、“糖高宗”、“豆你玩”、“棉里针”,在这些涨声一片、耳熟能详的新词之后,有好事者竟将自己在中美两国的购物清单进行了最残酷的PK,购物清单芒果、苹果、香蕉、生菜、小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21块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买得还没吃光,所以这次的购物单里没有)。假如是21块人民币,你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什么?也许只有两个芒果(新华网)。
几乎与此,腾讯网在2010年6月5日就“买房不如移民”的专题调研中表明95%的网民对富人移民的现象持理解态度,一方面可以佐证意愿申请移民的人数大幅攀升,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中国网民的国际化意识已经逐渐加强,对“精英”走出去的现象也越发包容。
3、申请人数、通过人数、通过比例,大幅攀升。
数据显示,2010财年,美国移民局共收到1955份I-526投资移民申请,768份I-829 绿卡转正申请,对比2009财年的1028份I-526和437份I-829申请,两者数量均有大幅提高。526通过率约为89%,I-829通过率为8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加拿大,与过去的5年相比,2010年度加拿大移民申请人数和通过人数明显减少,笔者认为造成此种现象最核心的原因是2008年11月份加拿大推出的技术移民38类职业列表。
4、投资总量增加。
来自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数据,在2009财政年度,通过在美国投资至少50万美元(约合332万元人民币)而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即“绿卡”)的EB-5类签证,即投资移民签证获批人数同比增长了近3倍,从上一财年的1443人骤增至4218人,同比增加将近192%。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移民人数增长最为迅猛,多达1979人,远远超过以903人位居第二的韩国,占2009年所有投资移民至美国人数的47%。
加拿大移民局提供的数据则显示,2009年加拿大(包括联邦与魁北克省)吸收全球投资移民目标人数2055名,中国人数为1000人,而其中魁北克移民局审理的申请70%来自中国人。以投资起步价40万加元(约260万人民币)计算,仅2009年,即使只按“门槛标准”计算,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的财富至少26亿元。
美加两国只是中国内地移民目的国的两个热门国家,并不包括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据笔者测算,2010年,中国流向海外国家的移民资金总额远远超过2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