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买国货”是对谁的讽刺?
优质、安全、可靠,这是不少中国消费者对国外日用消费品的印象。不少消费者也发现,辛辛苦苦到国外背货,到头来不少产品还是“中国制造”。既然中国企业具备高水平生产能力,如何让消费者在国内就能与国外消费者享受同等产品呢?内销产品为何不能与外销产品享有同等高品质呢?
消费者为何要“出国买国货”?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说得好——因为“中国制造”的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换而言之,一些商品内销的质量不如出口得好。
多年来,社会流行一种说法,日本人“把一流产品留在国内,二流产品卖到欧美,三流产品卖到中国”,而一些中国的企业反过来,“把一流产品卖到国门,把二流产品卖给国人”。这一说法的真假有待求证,传言飞来飞去,难免让国内的消费者心浮气躁。
“中国制造”出口的质量高,甚至让国人大老远跑到国外去买,追根溯源,就是有些厂家和监管部门对出口产品的要求质量高,而对内销的产品则要求太低。其实,食品出口也是。有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而国内市场的食品呢?恐怕可望而不可即。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出国买国货”的大量存在,无论是与供给侧改革,网,,,,,还是与扩大内需,都表现得格格不入。就目前来看,“出国买国货”是对“中国制造”和行政监管的讽刺——既然国内的厂家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为什么不能按照“同线同标同质”的标准来来生产?在监管上,对国内市场上的产品为何不以外销的产品严格要求呢?这实在有些吊诡。“出国买国货”,花冤枉钱的是消费者,该脸红的是一些厂家和监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