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出国带多少外币应有提示
近日到俄罗斯和北欧的几个国家玩了一趟,在境外一共花了不到30,回国前将结余的970全部卖给了导游,我是7块6买的,卖给他是7块5,损失了97元,虽然不算多,但若能避免这个损失,不也很好吗?
跑了几个国家,只花了20几,原因有三点,一是一些自费项目可以用人民币付账,比如游览爱沙尼亚的塔林是1600元,在上海机场就付给了导游;二是一些国家的商店根本不接受欧元,比如瑞典、挪威和丹麦,很多商店只接受当地的“克朗”,他们不愿承担换汇的风险和麻烦;三是刷人民币银联卡很方便,甚至比用欧元还便宜,比如在丹麦,买一盒曲奇(饼干),刷外币卡7欧元,刷银联卡50元人民币,7欧元若按1:7.6计算,合人民币53.2元,贵了6%。
如今,出国游生意火爆,外国街头中餐馆林立,中国游客摩肩接踵,俄罗斯等国家一些重要告知,比如机场车站的广播等,都用当地和中英文字显示或播报。中国已是各国的“大金主”,在外国,可以看到中国地位的大幅提升。这样的比人强的“形势”,各大旅行社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们还是要求每个游客至少要带足1000欧元。一些导游还告知游客,一些欧洲国家入境时会随时抽查。
究竟带多少外币出境是因人而异,但出境的游客到哪些国家,需要带何种外币,至少要带多少,有没有抽查的规定,国家局应该出台相关的规定,予以提示,而不能任由旅行社自行“解释”。带多了,会给游客带来换汇损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带少了,入境外国真遇到麻烦,又非常尴尬。
从旅行社和导游的角度看,他们希望游客能多带点外币,增加购物,导游可以多提成;从的目的国角度看,他们也希望游客能多购物,拉动当地经济。这些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从我们国家层面来认知,那就要兼顾各方利益。事实上,游客出游,买点当地的土特产品或纪念品都是人之常情。一些高档商品也可能比国内便宜,购物总体而言是的重要选项,但不是唯一选项。国家旅游局在狠刹强制购物风方面做得很好,我这次出国十几天,只“被逛店”三四次,而且一分钱也没花,因为那些商品,不是我买不起的,就是我不需要的。旅游强制购物风至少在国外被刹住了,而国家旅游局能不能将工作再做细点,像提示文明出游那样,给出境旅游的公民一个携带外币的提示呢?这样做,对国家旅游局来说,也许就是举手之劳,但对出境游客来讲,那可是善莫大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