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劳务合同
出国打工招聘网
出国劳务招工
出国劳务公司
出国打工信息
出国劳务咨询
出国工作

出国指南

海归精英集结中医药产业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出国劳务     时间:2019-05-29点击:

从美国的SanFranciscoBay(旧金山湾)到上海的张江药谷,数十年前分散在美国各个医疗领域的华人团队如今正在向中国方向靠拢,在这些归国团队中,生物、基因工程方向,有着跨国药企高层管理经验以及海外团队资源背景的华人,是这股浪潮的主流。

从“出国”到“归国”

在领域,提到归国创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李革。2000年,李革从美国归来创业,初始团队仅4人,七年后,他所创办的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跻身全球新药研发企业巨头行列,员工数量超过1万人,2014年营业额超过6.7亿美元,总市值超过30亿美元。

“把好的技术带回国,在中国做事,并且在全世界获得了影响力。”李革的投资人——富达亚洲风险投资管理合伙人欧栢德曾经这样简明扼要地评价李革的成功。

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行业的“李革”正在出现。

“现在,VC(风险投资)+IP(自主知识产权)+CRO(药物研发代加工)模式正在变得流行,团队成员多数是海归+外企核心人物单独出来创业的形式。”张江园区的一位负责创新企业统筹的员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短短数年,落户在张江的创新药企就已经高达几十家,研发药物涉及糖尿病、乙肝、呼吸疾病、癌症、大小分子药物等多个种类,它们的创始人生于中国、在西方接受教育。如今在不少人眼中,这些中国最优秀生命科学家的回归,被看成是中国创新药物未来的希望。

再鼎医药的创始人杜莹,就是这归国潮中的一员。

“刚回国时我是后悔的,当时发现国内企业,尤其是国内的家族企业与外企的差距特别大,你接触的人的层次、企业文化都完全不在同一个等级。”杜莹如此回忆自己的归国经历。2001年,已经位居外企高层、在美国辉瑞全球战略部负责收购及研发业务的杜莹接受李嘉诚的邀请,离开美国,回国创业。

“其实当时我在辉瑞做得很舒服,最初没想过回国,因为对我来说等于放弃在美国的一切荣耀从头开始,和记黄埔给我打了整整6个月的电话希望我可以帮助他们做新药业务,我觉得他们很有诚意,并且那次的机会是要在中国做拥有全球市场的创新药,很有挑战性,所以我回来了。”

在和黄医药的十年,杜莹组建了一支集结了国际和本土人才的团队,筹划了和黄医药在英国的上市,药物研发获取了多个本土第一,但杜莹对记者坦言,这十年,她过得并不开心。

“国内还是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很多高管也都是裙带关系上位,做业务在那时也是靠喝酒,不像外企完全是用产品说话。”杜莹坦言,“我还记得有次和当时中国某企业老总喝酒我都喝哭了,这些文化都让我非常不习惯。”

这并不是某一家企业的情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毕业,中国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项目顶尖毕业生受到了西方教育体系的欢迎,给他们提供奖学金出国接受教育,并做到了世界顶级制药企业的高层职位,但他们害怕归国“给家族企业”。

几十年来,他们不愿回来,“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能否获得研究资金和晋升往往取决于人际关系。”一位外企医药高管对记者表示。

如果“创业潮”没有出现,这些学有所成的科学家大概一辈子也不会考虑回国,转折点出现在五年前在上一个五年规划中,政府承诺向科学和技术领域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的生物科技是七大支柱产业之一。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4年的一项数据,中国在2007~2012年间生物制药研究的投资增加超过四倍,正是这样的政策优惠,让医药行业“创业潮”彻底点燃。

中国市场的化学反应

在归国的创业者中,另一个人所走的方式与李革和杜莹有些不同,他的名字叫赵奕宁。去年,他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一群创业者创办了奕真生物,美国总部位于波士顿,而他作为亚太区总裁,将亚太总部设在了上海。

“从一开始,我们的战略就是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齐头并进。”赵奕宁告诉记者,与曾经习惯于在中国开设“子公司”或者“分部”的拓展思路不同,奕真的亚太区总部被定位成美国的“兄弟公司”,在行政级别上属于对等关系,据悉,他们美国的初始团队筹建仅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紧接其后,他用两个月的时间把中国团队也集结完成。

“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美国和中国市场做,你可以看到,在中国,这是一个很有前景又很杂乱的市场,可以说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相当大比例的公司都是在用不正确的方法在做,而我们希望可以改变这种格局。”赵奕宁向记者介绍。

他的“杀手锏”是来自美国的基因检测平台技术,也就是强大的国际团队力量公司的创始人之一GeorgeChurch是哈佛医及麻省理工的双料教授,也是哈佛大学Wyss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核心创始成员,甚至参与过奥巴马“精准医疗”计划的制定,团队其他人员也有不少来自于哈佛个人基因组(PGP)项目,绝大部分拥有海外博士及博士后经历。

“其实在美国,生物、基因检测行业很多技术人员都是华人,我们团队华人也很多,而我们的运作思路就是把美国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赵奕宁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管理团队待遇与美国相同,还有股权激励,而这也是大多数归国华人的“标配”。


这样的模式能否受到人士的认可?赵奕宁告诉记者,在去年7月公司刚刚注册时全部员工还只有两个人,但3个月后,他们就收到了来自美国方面教授、共同出资的200万美元的初始创业基金,今年,礼来亚洲基金对他们进行了近1200万美元的首轮投资。

投资资金的不断涌入之外,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赵奕宁告诉记者,目前奕真生物的研发总部设立在杭州下沙,政府的拨款金额使其成为当地支持力度最大的基因科技项目。

“我们的项目是政府感兴趣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在海外得到了验证,并且我们的团队很多人来自著名企业或高校,还有礼来亚洲基金的初期投资,我想这些都是让政府对我们公司认可的重要原因。”赵奕宁说,“创业中国,正逢其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