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寄宿当地家庭 了解风俗民情
人民网留学海外,不少学子选择寄宿在当地家庭。借助寄宿家庭这一载体,学子能更好地融入留学地,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不过,在这期间,他们有愉快温馨的时刻,也有困惑和烦恼。
缘何做出选择
当初之所以选择寄住在当地家庭中,不同的学子有着不同的考虑。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肖少桂曾就读于迈阿密日落高中,现在迈阿密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读书。当谈及寄宿在当地家庭的原因时,她说“美国的法律规定,若没有家长或者监护人的照顾,未成年人不能独自在外租房。由于当初赴美留学时我还未成年,所以只能找一个寄宿家庭照顾我。”
而一些学子选择寄宿在当地家庭,则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袁怡现就读于厄瓜多尔圣灵大学。“我之所以选择寄住在当地家庭,一方面由于初到南美洲‘人生地不熟’,觉得寄宿在当地家庭会更安全一些;另一方面,这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到当地的风俗民情。”袁怡说,“当初在挑选寄宿家庭时,学校先是发给我们一张表格,让我们填写对寄宿家庭的期望。接着,学校会根据这张表格上每个学生不同的要求为我们筛选出合适的寄宿家庭,让我们进行选择。由于这一过程由学校把关,这让人觉得很放心。”
有着不少烦恼
寄宿在当地家庭,学子曾遇到过不少令他们困惑的事儿……
寄宿初期,学子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来自语言方面。不少人曾因语言不通而闹出过很多笑话。刘婧玥现在法国海外省留尼汪岛交换学习。“初到寄宿家庭时,有许多法语词汇我都不懂得应如何准确表达。比如在法语中,马的复数是‘cheveux’,而头发则是‘chevaux’,它们的发音非常接近。我不止一次混淆过这两个单词。有一次在与寄宿家庭的成员聊天时,我指着自己的头发,本来想说‘我的头发是黑色的’,结果却说成了‘我的马是黑色的’。她们听到后哄堂大笑,日后还经常用这句话来揶揄我。”刘婧玥说。
在饮食习惯方面,学子与寄宿家庭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给他们带来过不少烦恼。刘婧玥说“由于我与寄宿家庭共享厨房,所以自己做饭不太方便,我便和她们一块吃饭。但寄宿家庭的妈妈在做饭时会习惯性地往里边加入许多香料,这导致饭菜都比较咸,不太符合我的胃口。但每次当她们询问我饭菜好不好吃时,出于礼貌,我一般都会说‘不错’,但事实上有些菜我吃起来并不习惯,却还要假装很喜欢。这种因饮食习惯差异而带来的困扰,一直存在于我的寄宿生活中。”
而且由于各个家庭、地方的风俗习惯各异,学子很容易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造成误会。袁怡说“初到寄宿家庭时,我以为只要交了食宿费,所有从超市买回家的东西都是允许使用的。但没承想一些物品是寄宿家庭的妈妈专门为某位家庭成员准备的。有一次我用了一小勺巧克力酱,但事先并不知道这罐巧克力酱是寄宿家庭的姐姐专用的。她发现后非常生气,刻意在巧克力酱的盖子上贴了一张小纸条告知我,令我感到非常尴尬。”
刘婧玥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她说“由于平时洗好的碗碟都倒置在洗碗池旁边的架子上,于是有一次独自煮完饭后,我‘照葫芦画瓢’,将洗好的锅也倒置在架子上沥水。但没想到寄宿家庭的妈妈看到后非常生气,她对我说‘在我们这边,将锅倒置意味着将来没有饭吃!’。”
“由于我是四川人,爱吃辣。有一次在寄宿家庭聚餐时,我一个劲地往自己的碟子里加辣椒酱,后来看到寄宿家庭的妈妈脸色不太好看。当时我并不了解缘由,直到吃完饭后,他们才告诉我在厄瓜多尔,只有当客人觉得饭菜不可口时,才会一直往自己的餐盘里加辣椒酱。”袁怡补充道。
收获温暖感动
在寄宿期间,除了那些尴尬的瞬间,学子也曾感受到不少来自异国他乡的温暖。袁怡说“当寄宿家庭的妈妈得知我非常爱吃辣后,她特意从超市买回了一瓶又一瓶风味各异的辣椒酱,并对我说‘这样你以后就能随便挑选各种不同口味的辣椒酱啦’。这句话既让我忍俊不禁,又令我十分感动。”
“寄宿家庭的妈妈待我就像亲生女儿一般,她能够记住我喜欢吃的菜,餐桌上时不时地会出现那几道菜。而且她每次外出时,还不忘关心我在家是否吃过饭。”刘婧玥说,“我也会和她们分享一些有趣的事物。比如我经常会和寄宿家庭的成员一起分享我从中国带来的面膜。我们几个坐在客厅里敷面膜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就像一家人似的;我还会包饺子给她们吃。每次吃完后她们都赞不绝口,拉着我让我教她们包饺子。”
在一定程度上,寄宿家庭能够折射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寄住在当地家庭中,学子能更好地了解他国文化。
袁怡说“厄瓜多尔当地的民众大多信仰天主教,他们每天都会做祷告。寄宿家庭的爸爸曾编写过一份介绍天主教教义的讲义,并将它投放在投影仪上,给自己的孩子授课,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天主教。寄住在当地家庭中,我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也学会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寄宿家庭的妈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比如她的外甥女经常来我们家玩,虽然才两岁半,就得自个儿坐在椅子上吃饭,没有人会去喂她;家里的孩子在寻求他人帮助时,必须得说上‘请’字。寄宿家庭的妈妈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影响着我。”刘婧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