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湘商产业园引领产业发展
邵东生态产业园一角 谢冰 摄
近日,位于邵阳经开区的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邵阳生产基地)和邵阳阳光发品有限公司新厂区正式投产,邵阳湘商产业园区产业建设迎来新年“开门红”。
对于邵阳湘商产业园区来说,2017年是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一年,也是亮点频出的一年。2017年,邵阳湘商产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63.05万平方米,新增投产企业211家,雄踞全省“135”工程三年综合考评第一,它也成为全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湘商创新创业的聚集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随着园区产城融合进一步加快,邵阳湘商产业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工业新城气象。
标准厂房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探索多种模式,不断加大标准厂房建设,为园区“筑巢引凤”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邵阳湘商产业园厂房建设累计投入85.06亿元,开工485.23万平方米,竣工438.83万平方米。作为一类园区,邵东经开区、邵阳经开区标准厂房面积分别达到了132万平方米、1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分别达到117万平方米、93万平方米。
2017年,是我市湘商产业园区建设奋发有为的一年。全年实现投资31.6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5.06%;新建标准厂房63.05万平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05.08%;新增竣工面积125.13万平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15.35%。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月7日上午,湖南金鹰锅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人们抓紧时间生产,全力确保订单按时交货。 锅炉体型较大,吊运、转运锅炉一度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以前,单纯吊运锅炉,每年就要花费几十万元。”金鹰锅炉负责人说,2016年,企业搬到邵阳经开区湘商产业园后,拥有了宽敞的厂房,吊运自己就能解决,一出厂区就上了国道,距高速入口也仅有数公里。
要 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就必须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近年来,全市园区注重同步推进水、电、气、通信、路网、路灯、绿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全力打造“专业性、集聚性、生态性、服务性”园区。
2017年,全市各园区完成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1.0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1.49亿元。一、二类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邵阳经开区及邵东、洞口、隆回、邵阳县园区的公租房基本竣工,园区周边的医院、学校、市场、车站等逐步完善。人力、物流、资本等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流动,产城融合趋势明显,呈现出工业新城气象。
园区招商硕果盈枝
2017年11月,在第八届湘商大会上,富电邵阳产业园、桑德(邵阳)产业园两个重大项目与我市正式签约。这是我市园区招商引资的又一重大成果。
近年来,全市园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利用邵商资源优势,坚持“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积极引导广大邵商回乡投资兴业。
栽下梧桐树,引来群凤栖。2017年,全市新增签约企业185家、投产企业211家,分别为年度计划的123.3%、140.7%,标准厂房投产面积增加131.31万平方米。
据市发改委统计,全市园区累计签约企业达到731家,入驻企业478家,投产企业369家。其中,邵东、邵阳经开区签约企业分别达到167家、131家,邵东、隆回经开区投产企业分别达到94家和70家。园区标准厂房投产面积309.59万平方米,竣工厂房投产使用率达到70.55%。
园区产业加速集聚
走进邵东博宇箱包产业园区,只见标准厂房一栋紧挨着一栋,忠航皮具、兴德箱包、威信时代……各企业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
在政府的支持下,泰国湖南商会会长、隆源控股集团董事长刘纯鹰参与邵东湘商产业园建设,采取工业地产模式,打造博宇箱包产业园。目前共有27家箱包企业入驻该产业园,产业链日益完善,打造了湘商产业园中的“园中园”。在这一过程中,也推动形成了实力雄厚的邵东箱包产业。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湘商产业园区平台效应初显,加速了园区产业集聚效应。2017年,全市园区平台实现产值155.89亿元、税收6.9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万人。2015年以来,全市园区企业已累计实现产值222.6亿元、税收9.7亿元,带动就业4.6万人。
近年来,各园区特色基本形成。邵阳经开区的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已成崛起之势,亚洲富士电梯、邵纺机等龙头企业增长势头强劲,智能家电制造、中电彩虹特种玻璃、桑德环保产业园等新进项目,将为邵阳经开区成长提供有效支撑。邵东园区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等特色轻工业产业日益壮大,有望成为全省最大的特色轻工产品出口基地。洞口园区集聚了辣妹子食品、邱记食品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宁园区以裘革产品为重点,引进了25家裘革企业,为做大做强裘革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