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历并非一定“绩优股” 海归跳槽成新常态
《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的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海归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在众多海归选择安稳就业的,还有一些人选择辞职创业。庞大的就业与创业群体,都或多或少面临工作满意度的问题。
梦想遭遇现实 选择稳扎稳打
此前,教育部()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七成的在外留学人员表示学成以后要回国,而多数海归刚回国的月薪只有几千元钱。32.8%的博士生、40.86%的硕士生、47.74%的本科生月薪低于5000元。这无疑让诸多海归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也想年薪百万啊,自己刚回来,各方面可能还有待提高,所以现在先做只‘潜力股’。跟着经验丰富的人在一起工作,我感觉收获要更多一些。我的计划是通过回国之后几年的打拼,成为一只‘绩优股’。当梦想遭遇现实,我选择稳扎稳打。”张纳森说。
张纳森毕业于美国圣约翰大学,他刚从国外回来时,选择了一份董事长秘书的职业。月收入虽然不高,他始终在努力工作。其实,许多海归面临和他一样的问题。
当下,多数并未获得高薪工作的海归,往往都具备几个相似点学历不够硬、能力不够突出、薪酬期待过高等。张纳森认为,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分秒必争”。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正在给公司运营的公众号排版。“目前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自己的工作。虽然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性的,可以和很多行业高层接触,所以,感觉收获颇丰。”放低姿态的,他也在努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他在等待“蜕变”的那一天。
跳槽已很平常 原因五花八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以及智联卓聘在第十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联合发布了《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八成海归认为自己的薪资没有达到预期。在跳槽的频率方面,两年内跳槽的占主流,高达39.5%。
很多海归表示不仅是薪资问题,最初从事的工作也与他们的预期有出入,所以往往会在1到2年后选择跳槽。“90后”小伙子吕泽华两年前从英国诺丁汉大学毕业,他在社科院从事行政工作。现在他和几个海归一起创办公司,主攻海外留学教育领域。
“我是学经济的,回国之后如果选择银行、央企,这样可能更稳定、更保险。不过我更倾向于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前方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应对更多的挑战,我还是想闯一闯。”
吕泽华表示,虽然如今的工作经常加班、熬夜,每天都感到非常充实。“我的合伙人之前有在国有银行工作的,也有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大家都想去为自己的梦想再拼一把。”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每次的跳槽都可能会给海归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有些“雄心”并不会靠跳槽就能实现,往往选择自己喜欢与适合的行业,才更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大展抱负。
回国成为主流 提前做好规划
1月11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透露,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6.48万人。回国发展,已经成为留学生群体中的主流。
胡安琪毕业于纽约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去年刚回来的她表示,自己之前挺想留在美国工作的,并且已经找到了一家小投行,可以留下来工作。后来因为家里老人身体不太好就选择了回国。在接受采访的海归中,多数表示回国创业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方便与家人团聚。
“原本打算继续找证券公司的工作,经过一些面试后觉得国内外业务差别还是挺大的。前几个月给几位前辈帮忙,也得到了一些建议和推荐,就决定先去央企的大平台历练一下。”胡安琪觉得几经周折之后,现在找到的工作既符合专业要求也符合家人的期待。“在回国就业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提前做好一些规划可能更好一些吧。”
吕泽华说,很多海归找工作更看重的是兴趣爱好和发展前途。“在回国之前最好有具体的方向,可以避免走太多的弯路,也有利于更快地融入国内就业的大环境中。”(胡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