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留学最难的国家排名出炉丨留学生必看
都说国内大学是“严进宽出”,()千军万马挤破头、大学各种混日子;而国外的大学是“宽进严出”,看似国内上不了什么好大学的孩子出国也去了TOP50的学校。这种说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但其实真正了解()圈的人都清楚,对于留学生们来说,“入口”越来越严,“出口”也并不宽松。
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15年中国有52.3万出国留学人员,比十年前增长了290%。在全球十大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中,中国已经成为多数国家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虽然各个国家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看留学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无论是前期的申请,还是出国后的学习和生活,或是就业问题,都是留学生们不得不跨越的重重关卡。
美国申请
近年来,伴随着美国名校申请竞争激烈的程度的逐年递增,其录取标准也节节攀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面临的求学压力越来越大。与持续增长的留学生人数相对应的,是逐年下降的名校录取率。美国常春藤联盟2010-2016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其本科录取率从整体上看正呈下降趋势,7年间8所常春藤盟校的本科录取率基本上下降了2%-8%左右不等。
名校留学申请人数增多录取率下降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名校对中国学生的录取要求正在逐步提升。
同样,这个趋势也反应在学校对于学生入学的语言要求上。你会看到一些院校 “悄悄地”上调了语言分数要求。比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 School of Business硕士课程()分数要求从68 直接提升至90 LLM: 7.0 (with at least 7 in each section);
乔治城大学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相关研究生专业也从80提升至100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学校的玩法是在语言要求不变的基础上,提升写作口语等分项小分的要求,如
卡内基梅隆大学本科课程入学要求托福102并且sub-scores 均达到25。
雪城大学本科要求()分数No IELTS band under 6.0 ,Writing and Speaking: 6.5,Reading and Listening: 6.0)
还有一些则明确注明指定或偏爱的语言考试成绩,如
麻省理工大学官网的入学条件中在Department of Chemistr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Manufacturing等相关热门专业7.0的雅思分数要求后面还明示着“IELTS only”或“IELTS prefer”的字样。
,相比优秀的考试成绩,美国名校越来越看重学生的个性和一技之长。
,面试逐渐成为美国高校考查国际学生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开始增加面试环节,除了传统的Skype面试、招生官来华面试、校友面试等形式,还出现了很多新的面试形式,如在网申系统中嵌入面试。今年,可能会有更多大学的热门专业增加面试或提交视频(Video Essay)环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申请难度。
就业
“入口”更严,“出口”也并不宽松。美国课程时间略长,信息量大,实验室研究密度也比较强。高强度的留学生涯过后,他们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却变得越来越小。因为外国人在美国合法工作所需的H1B签证数量的增加有限,获得工作签证的人越少,意味着可以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通过工作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机会也在减少,身份问题越来越难解决。
英国申请
2月初UC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英国的高校申请机构)的最新统计显示,在脱欧公投之后,英国全境的大学都遭遇欧盟学生申请数量的缩水,这是近十年以来的第一次。
但与此,英国名校的竞争也必将越来越激烈。很多英国院校对于学生的背景要求越来越严格——
Top10的院校要求申请人必须是三本以上院校毕业;
越来越多的大学“暗示”非211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要,例如伯明翰,而今年,爱丁堡、利兹、曼彻斯特这几所学校的商学院非211学生拿到的都是拒信,收到offer的都是211院校的学生;
牛津、剑桥、IC、LSE明确要求申请学生必须为211院校毕业。
,这并不意味着背景不够优秀的同学就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英国院校在录取的时候并不是只看成绩或者教育背景,丰富的实习经历、项目经历等软实力是申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就业
自2016年起,英国留学利好政策不断传出——
2016年7月,英国内政部发布的留学生签证试行计划。在入学申请和签证方面,英国巴斯大学、帝国理工、剑桥和牛津四所大学对申请材料进行了简化,现在留学生需要提供的资料数量比过去减少了一半。
而且前往剑桥、牛津、巴斯大学及帝国理工学院就读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生,将获得比入读课程时长多出6个月时间的签证。 在课程完结以后,留学生将有更多的合法居留时间,用于实习,找工作。
2016年10月之后,留学生拿Tier 2工签配额将增加权重。这意味着,去英国留学毕业后,能留在英国当地找工作的可能性将提高不少。
不同于大家对英国“就业难”的一贯印象,脱欧成功后,会有高达20万在伦敦工作的欧洲人离开英国,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英国投资及寻求合作,这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澳洲申请
澳洲的学校,申请相对容易很多。但就大环境来看,同样英联邦体系内相同课程却需要英国或香港地区加倍的时间来修读,从经济投入和时间成本来看,都不是个划算的买卖。
澳洲几大名校当中,挂科率逼近30%。若是不能在同年重修相应课程,延毕一年已是板上钉钉。
本以为可以退而求的选择了申请容易的澳洲,却发现人生的艰苦奋斗并未从此结束,而是另一段艰苦重新开始。
就业
澳大利亚移民局(DIBP)分析数据显示,只有17%的澳大利亚留学国际生才能在毕业后申请到工作签证,这其中,中国学生能申请到的比例只有4%(中国澳大利亚留学生占国际生总数的26%左右)。对于澳大利亚留学生而言,工作签证也是“一证难求”。
,澳洲工作岗位相对饱和,职级差别也容易使人产生心理落差,在国内做到企业部门主管在澳洲却只能做仓库管理员。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理想的工作其实并不容易。
加拿大申请
一直以来,加拿大都是中国留学生最心仪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加拿大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领先,公私立教育体系都对国际学生非常友好,加之大环境层面的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成就了这个优质的留学目的国。近10年以来,中国赴加留学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至今,每年有超过3万中国学生赴加留学。
去往加拿大留学,研究生的学费和当地学生学费是一样的,例如西门菲沙的文科,masterofarts的硕士学位,一年学费5000加币,非常低廉,正是由于学费低廉对于学生质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加拿大硕士课程申请与美国情况类似,要求的语言成绩相对较高,以雅思成绩举例,加拿大两所名校滑铁卢大学及西蒙佛雷泽大学的最低雅思分数要求都在7.0。,很多专业还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
就业
从移民就业的角度来看,加拿大人口稀少、华人比例大,政策要求较澳洲略低,移民环境优势突出。
甚至有人说,现在的加拿大,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简直可以说是“黄金时代”——不仅汇率和学费双双偏低,移民政策也在进一步放宽。
,加拿大颁布规定,只要在加拿大读2年以上的学历教育,取得文凭或者学位,就可以获得三年工作签证。这大大鼓励了留学生们在加拿大就业。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落地加拿大的中国移民人数近1万人,其中主要增幅来自留学生移民。
去德国留学之前一年的语言课程是免不了的,且德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到了硕士博士依然在补修本科阶段基础课程的学生无论local还是留学生都很多。
一些学科通常要求有0.5-1年实习经验,被确认有实际工作能力后才能完成毕业。而工作对语言的要求又非常之高,这样一来,过不了语言关就无法顺利实习工作,连毕业都是难上加难了。
德国留学生主流还是学习工科,理工科近年来还是受到政府支持的,文科生在没有政府政策倾斜的大势下想留下工作更是不易。
法国
法国虽然很多本硕连读的五年项目,之前也是要读语言才能入学的。毕业之前也是要至少半年实习经验,且很多学校有硬性()语言要求,不合格是坚决不予毕业的。
就算对英语没有要求的学校,全法语的学术论文也不是几年的预科和本科生活可以达到的水。毕竟,听懂课、日常交流和学术写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加上在法国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国民自身人才堆积,留学生们真的能比得过从小学习哲学、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长大的local吗?
无论哪个国家,留学申请和就业的困难大体上都是有增无减的。对于准留学生们而言,面对日益复杂的申请要求和不同国家差异化的申请过程,我们也要根据形势政策的变化改变自己的选择。
随着全球化、各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留学做法似乎更加明智,选择多国联合申请就是一个适应时代变化的高性价比方案,不仅稳妥,还为自己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种可能性。
对申请者来说,语言成绩是留学申请准备中最难过的一道坎,没有比早点拿到一份具有含金量的语言成绩更靠谱的事了。一份“万国”通行的语言成绩,可以让申请者多管齐下、一箭多雕,掌握主动权。
就雅思考试来说,作为全球认可度最高的语言考试,不仅已经得到了美国、英国等主流留学地的广泛认可,还受到多数欧洲院校英语授课课程的青睐。
,6.5-7分的雅思成绩足够帮助留学生们申请到想去国家的名校。,用一份理想的雅思成绩申请到各国名校,也可以一劳永逸,从而提高留学性价比。
,早点下手准备语言考试,设定合理时间,拟定计划严格执行,合格雅思成绩到手,申请也就胜券在握了。
留学这件事,不仅申请难,读完难,毕业更难。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畏难,用最合理稳妥的方式规划自己的留学之路。
本文来自企鹅号等自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出国打工顾问。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