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办美国名校暑期班受追捧 选择暑校需谨慎
资料
近日,裘立尔结束了14个小时的飞行,郑重地捧着美国康奈尔大学暑校项目证明和教授推荐信走出机场,她打开手机,收到的第一条消息是几周后她将在上海参加的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
即将升入高三,裘立尔计划用整个暑假为申请美国大学做准备,参与国际暑期活动是她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此类活动是“包装自己”的绝佳机会,能为申请美国大学增色不少。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在暑期参加信誉良好的美校活动、拿美国教授推荐信,来为自己申请美校加分。
而一些请美国教授来华授课的国内暑校,也以“足不出户拿美国教授推荐信”及价格较低等,受到内地高中生青睐。
不过,无论国内国外,选择暑校都须理性。部分国内暑校看似性价比高,但教授签证、场地安全成问题;国外暑校如果选择课程不当,也未必有益于申请美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可信度高的暑期项目至关重要”,裘立尔说。
不出国门的暑期项目
近几年,申请出国的高中生又多了一个暑期项目选择不出国门即可体验美国大学教授亲自授课、指导各项学术活动。
不出国门的暑期项目通常举办于各高校或高中,由部分()中介或个人与美国大学进行合作,邀请有声誉的教授来华亲自授课。
其中,MIT清华RSI、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以下简称‘哈峰’)、常青藤领袖峰会等项目日渐受到了高中生的追捧。
“不出国门、省时间、省精力、更有归属感。”即将进入美国的谢同学解释说,这是许多高中生青睐国内暑期项目的主要原因。
谢思溢两年前曾参加过“哈峰”,她觉得该项目完全不逊色于许多美国大学的暑期学校。
她介绍,在“哈峰”的九天生活高度还原了美国的校园生活,高中生们被分到了不同组别和课程,可以尽可能地享受自由学术交流的氛围和中美不同教授的经验分享。
正在参与“MIT清华RSI项目”的小蒯则有着不一样的体验。
她解释,选择该项目,是因为能够在几周内感受清华和麻省理工教授的不同风格,并有机会享受“一对一”的科技、工程方面的课题指导。
小蒯介绍,她在项目中研究的红外光谱分析激发了她对化工的兴趣,而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也能在她申请类似专业时帮她增色不少。
选择暑期项目要理性权衡
不过,美国莱斯大学的新生顾子宜坦言,无论是选择出国的暑校,还是在国内的暑期项目,都应该谨慎、理性判断是否真正能给自己带来收获。
顾子宜既有国内暑期国际课程的经历,也曾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过暑校。对比两个项目,她认为各有千秋国外的暑校使她体验到了文化的碰撞,对美国学生的学术风格有了切生体会;国内的项目,帮助她顺利获取了信誉较高的教授推荐信。
,她解释,在国内上暑校虽然性价比看似更高,一些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都值得考证,比如,教授的签证、暑期校园场地安全等都可能成为隐患。
她在国内参加某暑期项目时,有一位美国教授因为签证问题被民警带走了,导致几天的课程都被耽误,“当时被留在空荡的课堂里的学生非常无奈却也无计可施”。
对此,顾子宜提醒,申请国内暑期项目之前,必须再三衡量其可信度,即使有推荐信等保证,也应该提防可能产生的隐患。
,一味盲目地选择美国大学的暑校,也未必能为自己申请好大学添砖加瓦。曾参与过斯坦福大学暑校的费麟解释,申请美国大学的暑校比日后申请该大学容易得多,但如果课程项目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或文书,该项目并不能在申请时起到加分作用。
费麟回忆,虽然斯坦福大学暑校大部分课程含金量较高,她所报的培养沟通、领导能力的课程,对自己学术的进步帮助不大。
“当时别人在研究数论的时候,我们在森林里打鼓;别人在设计个人项目时,我们在重复学习各种破冰游戏。”费麟认为,高中生选择时仍应该做好功课、权衡利弊,尽量能够符合自己兴趣、学到实质内容。
上海某知名留学中介的前申请指导陈女士向澎湃新闻介绍,高中生选择暑期项目前应格外关注项目的时长,一两周的课程通常只是体验性的,而六至八周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申请和发展带来价值。
陈女士坦言,虽然国内的暑期项目蓬勃发展,但出国上美国大学暑校仍是高中生的主流选择,除了知名大学之间合作的研究夏令营,大多国内课程都达不到六到八周学分制大学暑校的水准。她推荐有条件的高中生申请心仪大学的暑校,到实地体验通常会有更大的收获。
,陈女士建议,除了推荐信,学生更应在暑期项目结束后与教授保持一定的联系,及时沟通自己学术或者活动上的进展,使得双方能够进一步的了解。
寻找未来方向比一纸推荐信更重要
上述参加暑期国际项目的高中生们也表示,暑期国际活动的意义,其实远应超过简单的教授推荐信和证明书。参加暑校或知名教授课程的初衷,应是提前接触和适应大学的学术氛围。
曾参加过纽约大学暑校、之后也成功被该大学录取的王益聆向澎湃新闻介绍,除了教授的认可,她选择纽约大学暑校的目的更多的是深入了解这所她心仪的学校。
经过六周的暑期项目,王益聆不仅对于纽约大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更在这个校园里了解了更多她今后的专业方向,使得她在申请文书中能够更巧妙地表明自己与纽约大学的契合度。
王益聆介绍,虽然她当时上的是宏观、微观经济的课程,她发现大学的经济课程与她在高中先前接触的差距较大,并不是她最喜欢的专业。而在与教授的交流中,她意外发现了纽约大学中另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综合性专业,能更好地满足她对于全球文史发展的兴趣。
王益聆说,这样亲临校园的意外收获,可谓是她未来专业发展的明灯。她建议参加暑期项目的高中生,应该多观察且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关注体验学习的课程和学校是否真正是自己喜欢的。“如果高中生能在暑期项目发现自己学习道路上的真爱,这价值比一纸推荐信深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