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赴山区支教:从没觉得自己这么幸福过
在手工课上,孩子们为谭轩(左一)和吴忧(左二)画画像,写悄悄话。(人民日报海外版)
7月中旬,一支主要由海外学子组成的10人志愿者团队来到四川省大巴山深处的通江县诺江镇第三完全小学,为当地144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送去了一场为期10天的()文化体验活动。这已经是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主管的第六届海外学子支教项目。
6年时间里,共有来自海内外的56名青年志愿者和600余名贫困山区学生参与到该项目中。项目开展期间,志愿者们寓教于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自我表达的能力,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更精彩的世界。
“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幸福过”
早上6点多起床,下午5点结束一天的课程,晚上备课加,忙到12点才能休息,这是志愿者们每天的生活,但他们乐在其中。“在来之前,我想过要给孩子做出一些改变,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英语作为一个工具,可以让他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正在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梅海粟是队里唯一的男生。他印象最深的是在一节做勋章的手工课上,他鼓励孩子把勋章送给最想送的人,结果孩子们把徽章都贴在了他和另一名志愿者身上。“那一刻,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幸福过。当你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也回到了那种天真无邪的环境里。”
作为通江县走出来的大学生,支教对马娜娜有着特别的意义。“高中时,会有志愿者来我们学校支教,这让我一直都想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马娜娜说“我们作为山区的学生,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山区的基础教育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进一步关注和帮助。”
鼓励表达是支教的重点
今年已经是第4次参与支教活动的谭轩,现就职于比利时阿托拉斯(Atlas)国际文化公司。得知她回国支教的事,公司非常支持。今年7月,公司特意为她安排了在国内的工作,让她有足够的时间来支教。
支教对谭轩而言,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事。“每年跟来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一起来做这件事,对我来说也是比较难得的经历。”谭轩说,“在支教过程中,我会觉得自己是这个地区、社会、国家的一部分,我在做一些有用的事。”
在谭轩看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是支教的重点。“表达是整体性的,不光是鼓励学生英文的表达,也包括他们中文的表达。实用性、互动性以及鼓励表达,是我们这4年一直在坚持执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谢谢两位姐姐这些天带给我的快乐,虽然才认识几天,仿佛我们已经是好多年的朋友。我会一辈子记得你们。”马娜娜接到这张小纸条时,眼眶红了。写纸条的是班上一个叫“本”的小男孩,黑黑的,胖胖的,内向少言。上课时,马娜娜总是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更开朗。在一次主持人选拔赛的才艺表演环节中,“本”没有表演节目,而是鼓起勇气跟所有人讲他的真心话。他哽咽地说,他原本不敢来参加选拔,是老师和妈妈的鼓励让他有了勇气。课后,他悄悄塞给了马娜娜那张纸条。
教英文不是唯一的事
初见本次支教队的队长彭杨,很难相信眼前温婉清秀的姑娘已经到了而立之年。2010年,彭杨毕业于法国鲁昂商学院,也是在那年她接触到海外学子扶贫支教项目暑期英语周支教活动。5年后,她和其他9名志愿者一起走进了大巴山。“留学生们在国外接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跟国内不一样。我们想用我们在国外上课的经验,还有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英文的经验,来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彭杨教的班级有28名学生,其中有12个留守儿童。志愿者注意到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进行小班授课,也是为了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特别渴望别人去关心他们。我们鼓励他们,他们也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现就读于美国内华达大学的金海伦认为,除了教授英文,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也要帮助孩子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
“第一天我就告诉班里的学生,我不是来教你们英语的,我是来回答你们问题的。”金海伦说“他们善良淳朴,懂得感恩。做游戏失败了,他们很快就能调整情绪,继续愉快地投入到新的游戏中去。我觉得他们的心态调整能力比大人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