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孩闯非洲:我在肯尼亚,做国家劳工部的特别助理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今日新闻热点 时间:2018-12-15点击:
我出生在长春,从小在上海长大和读书。高二那年寒假,决定申请美国大学的我得知了一个去非洲做学术调研活动的机会。
因为父母从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我对在新闻里以及父母常常提及的中国和非洲紧密的合作与来往十分感兴趣。越来越多中国人走进非洲,所以我特别想去这片神奇的大陆看一看。
年少的时候我跟随父母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这次却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前往发展中国家。出国劳务,出国打工,出国工作,忐忑地向父母表达自己去非洲的愿望后,没想到他们特别支持。叮嘱我一番后,父亲还与我分享了许多他以前生活在东部非洲坦桑尼亚的趣事
他第一次去坦桑尼亚的时候,忘记打疫苗,为了不在当地打疫苗,他在机场的保安眼皮下逃走;他也曾在国家公园里,离狮子只有十步远的地方悠闲地喝下午茶。
父亲的描述让我对我的旅行也充满了期待,急切地想走出去,看一看自己能和肯尼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能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初识肯尼亚”
去之前,我知道非洲肯定与西方媒体所展示的形象有所出入,但脑海里很难勾画出一副完整的画面来,只能联想到坑坑洼洼的马路和破破烂烂的房子。但到了肯尼亚,我发现这里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城市里不乏高楼大厦,也有咖啡厅、国际品牌和大购物商场。最让我吃惊的是巨大的贫富差距——我们在肯尼亚的消费比在国内还要高出许多,但在一般的街区以及贫民窟,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大相径庭。
当我在肯尼亚的中国工地上和当地雇员聊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每天这样工作累不累?”这些肯尼亚人说“中国人总是在工作,他们太勤奋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想享受每天的生活。”在我们的沟通中,我发现大多数当地人可能习惯拿了工资之后就去喝一杯,翘两天班再去上班——他们和中国员工的工作理念就有所出入。
这巨大的文化差异、语言交流的隔阂、企业管理方式的不同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劳工问题。
后来我渐渐学会在调研的时候先和他们唠唠家常,介绍我们是中南屋以及我们正在做的事,在和他们建立较为熟悉的关系之后,再引入劳工话题。在无数次出错环节中,我慢慢摸索学习如何向陌生人做一个专业而有亲和力的自我介绍,如何在聊天中准确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对于高二的我来说,在非洲做学术调研是一段神奇而又特别酷的经历,让我第一次和发展中世界建立了奇妙的联结。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去中国公司在肯尼亚修建的大型购物商城工地上做采访,遇到一个当地人,短短聊天过程中他特别热情地向我介绍肯尼亚文化,出国信息,外派劳务,劳务公司,后来我回国之后我们还一直在脸书上保持着联系。尽管走过很多国家,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和当地人距离如此近。
离开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写道“在肯尼亚的生活充满惊喜。”
“非洲这段调研经历对我有用,但我也想真正为非洲做一些事情。”
“非洲这段调研经历对我有用,但我也想真正为非洲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