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美国职场如爬山
我在美国已经生活了20多年。想当初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从中国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放弃以前的一切,犹如婴儿出生,经历了心理的再成长、知识结构的再调整,而这样的再成长和再调整,由于面临生活的压力,又是那么地短促和匆忙。
在美国的职场拼搏,就像是爬山,在没有到达峰顶前,除了脚踩曲径越溪蹭坡,时常还得自己找路。而前面的路,由于树林遮目,有时往往看不清方向,遇到变化和意外,还得从头再来。
我在国内,本科学的是日本语言,也自学和旁听过国际金融和贸易。到美国过了语言关之后,马上面临是要继续攻读学位,还是选修应用知识课的选择。考虑到太太正在读学位,又有孩子,我最终决定选修应用知识课,然后尽快找工作。有点本事的男人,谁不想读学位?无奈,挣钱养家最为要紧。当时选一门3学分的课不足100美元,而读学位不仅学费贵而且时间长,再说有些专业知识自己已经具备。
一门门地修完会计、商业、国贸等课程之后,我开始去敲沉重的职业之门,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终于进入了会计这一行。回顾15年的会计生涯,我分别在工厂、贸易公司和商店就职,从单一做到全责会计,直到我们搬家。
因为搬家我辞了职,又成了无业人员。这个过程就像从山脚开始,先爬上了一座小山岗,然后在众山岗里上下调整,接着再退回山脚。
搬到了新的地方,没想到竟然找不到会计工作。男人当自强,不能在职业上困住自己。我默默分析了美国的经济结构、世界经济合作趋势和本身的条件,认定自己所具备的素质,能够胜任国际贸易类公司的海外商务工作。因为我的中国背景、日语本科、具备国贸和金融知识,再加上美国贸易公司的工作经历,足以使我的寻职之路独辟蹊径。
我找出尘封多年的课本,擦掉灰尘,重温平生所学。几个月后,我朝着瞄准的“山顶”出发了,经过几次面试和日英互译测试后,我从50多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聘为助理经理,不到一年被聘为经理,负责公司的亚洲销售管理。后来,听说公司当时选择我,果然是看重了我的中国背景、对日本的了解,以及在美国贸易公司的工作经验。,就我们公司的亚洲业务而言,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市场的管理,都需要懂中文和日文的人与客户沟通。
美国是一个要学历又不唯学历、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社会。市场经济决定就业市场的供需,职位决定求职者必备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应聘者被拒绝的信函里,常常会有这样的词汇“不够资格”或者“超过资格”。
近年的这场金融危机就像一场风暴,不知把多少站在职场巅峰的金融界人士从山顶吹到了山脚,也不知有多少人从平地被吹到水里奄奄一息靠救济度日。作为已经站在小山顶上的我,也是战战兢兢,好在这场风暴没有把我吹倒,只是略有伤筋但没有动骨,不然又得从山脚开始往上爬了。
我把在美国求职比作爬山,其实在日常生活里,我也是一位爬山健行者。每个周末在山里呼吸新鲜氧气,舒解压力,调节身心,好不快哉。我们一起爬山的有教授、研究员、工程师等,在健行的交流信息和知识,也算是免费的学习吧。
在美国20多年弹指一挥间。看看周围的人们,似乎都在爬自己的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