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劳务合同
出国打工招聘网
出国劳务招工
出国劳务公司
出国打工信息
出国劳务咨询
出国工作

海外生活

华侨“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 记录华人海外生活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今日新闻热点     时间:2017-10-28点击:

 

  “这个人我认识,她是低我一届的学妹,一晃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位老华侨颤巍巍地指着陈列框,眼泪不住地往下掉。框中陈列的是南华女学校毕业证书,证书上有一位青涩女学生的照片。这位许姓老归侨说,看到这张毕业证书,往昔在异国他乡读书生活的情景立马浮现于眼前。
 
  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北小街,草园胡同北侧,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安静地矗立在这里,上万件藏品存量、多种展出形式,打造出一幅华侨华人海外生存发展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华侨华人的苦涩与艰辛、光荣与奉献。
 
  四大展厅既有“料”又有“味”
 
  2014年10月21日,借着陈嘉庚140周年诞辰日,“国字号”侨博馆开门迎客。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听到侨博馆落成的消息,都十分激动。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美国中西部侨领回国参访团、印尼归侨联谊会、菲律宾和平统一促进会、北京市侨联等团体纷纷前来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说。
 以内容为王的时代,没有“料”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但如若是枯燥、乏味的“料”,吸引力也十分有限。侨博馆可谓既有“料”,又有“味”。
 
  要么编年体,要么专题体,这是历史博物馆最常采用的两大陈列主线。“我们想,可不可以胆子大一点,把两种体例结合起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说。除第一展厅“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采用编年体外,“华侨华人在海外生活篇”“华侨华人在海外 贡献篇”和“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中国侨务”三个展厅都采用专题体。
 
  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展厅。这一部分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世界移民史”,从政府禁止华侨出海到侨居四海八方,从早期华工签订的契约到使用过的物品等,都能在这里看到。展厅一角,十几个“猪仔”铜像横七竖八躺在狭小的“船舱”内,这是当年华工口中的“浮动地狱”。
 
  据不完全统计,1800—1900年间约有700万华工出国,由于船只严重超载,条件恶劣,大量华工在抵达目的地前即因海难或病死而葬身海底。在放映厅,观众可以看到记录华侨生活、工作的纪录片,还包括一些未曾公映过的片段。
 
  “‘华侨华人在海外 生活篇’展厅以场景还原为主,是观众比较喜爱的一个厅。”黄纪凯说。唐人街是早期华侨华人海外生活的符号和缩影。为了还原唐人街真实风貌,展厅里所使用的路牌、店铺招牌都由馆藏品和根据典籍记载的商铺名称复原共同组成,唐人街生活方式还原、从陈旧到现代化的场景布置也表现出华人生活随着时代发展所产生的变化。
 
  一出名叫“大名府”的布袋戏,正在影像厅内放映着,栩栩如生地再现当年华侨华人的“文娱活动”。据博物馆工作人员王钰涵介绍,这是专门到广东、福建,请梅花奖获奖演员演出录制,再经过幻影成像技术为观众播放。
 
  华侨华人祖先血脉的根在祖籍国,事业发展的根则在住在国。“华侨华人在海外 贡献篇”展厅,集中归纳和展示华侨华人为住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这个厅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华侨华人对住在国的贡献一点不逊于祖籍国,甚至还要多得多。”黄纪凯说。
 
  一个展厅“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 中国侨务”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展示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的密切联系,后半部分则展示了中国侨务机构和侨务政策。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件和物品,例如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词、在美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等。
 
  “群星璀璨”,这是展览的特别环节,利用大屏幕查询和展示杰出华侨的人物生平。每选中一位人物,屏幕上就会划过一颗流星,寓示他们像璀璨明星一样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万件藏品小物件与大时代
 
  “侨博馆‘料’足分量够,一圈看下来,腿都酸了。”一位游客“抱怨”道。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四个基本展厅,展出文物、藏品千余件(套),图片千余张。毫不夸张地说,若要认真观看,半天都未必能看完一遍。通过场景还原,结合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一幅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过程、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清明上河图”,直观生动地舒展开来。
 
  “侨博馆开馆一年间,除了开门迎客,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可移动文物普查。经过普查,我们上报国家文物局的,有9000多件文物,还有6000多件藏品。”说起藏品的来源,黄纪凯骄傲地说,“华侨华人捐赠十分踊跃,99%的宝贝都来自于捐赠,几乎每一次捐赠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接受捐赠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几乎每一件宝贝旁都有捐赠者的名字,“招思虹”“黄兴”“陈来华”等名字屡屡上榜。
 
  一件件弥足珍贵的藏品,穿过曲折蜿蜒的唐人街,穿过苦涩,来到侨博馆。
 
  一对幸福的新婚峇峇(中国人和马来人所生的男性后代)和娘惹(中国人和马来人所生的女性后代),其婚俗、服饰及居室景观,整体上融合了马来亚文化、中国文化和现代西洋文化,反映华侨华人在住在国与当地居民生活交融、结合的状况。
 
  一件旧得发黄的白衣,上面沾染了泰国著名侨领蚁光炎的血迹。这件保存了76年血迹斑斑的衣服,诉说着华侨在侨居地反抗日本侵略者视死如归的悲壮故事。
 
  一张入闸票、一张出港票,记录华侨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一颗道钉,反映华工为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中美建交后在美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上面有被反对者用烟头烫的洞,道尽1979年中美建交的艰辛与不易……
 
  开馆后,根据华侨华人的需求和建议,侨博馆也因地制宜地做了一些改变。“神昭海表”,四个金字铺成一块大匾额,正中央“南海女神”妈祖祥和地注视着前方。“供奉台根据新加坡天福宫内景制成,这座妈祖是专门从福建请来的分灵,为了请她,我们还专门做了个仪式呢!”黄纪凯说。“地上的三个垫子原先没有,因为有华侨华人来参观后要求跪拜,这才增设的。”


 免费不免票期待更多参观者
 
  “我们实行的是‘免费不免票’的方式,游客只需拿身份证在门口领取门票就可进入参观。”黄纪凯说。
 
  2014年10月21日,侨博馆落成后,只接待电话预约参观,参观者主要以海外侨社、侨团以及国内侨联等团体为主。截止到今年10月21日,共接待团体参观245批次,共7524人次。2015年10月21日,侨博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截止到11月22日共接待观众1838人次。
 
  拳拳爱国心,浓浓桑梓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来到这座“国字号”侨博馆,追寻祖辈足迹。翻开留言簿,可以看到他们许下的美好愿景“我们的根,我们的梦!”“落叶归根之时,永远铭记华侨为住在国解放、繁荣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世界华侨华人追寻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起努力吧!”……
 
  展厅中有一部分介绍印尼华侨羽毛球队的归国事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王文教、侯加昌、汤仙虎等印尼华侨的归来,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突飞猛进,1963—1965年间四度击败当时的世界冠军印尼队。参观的印尼华侨走到这里,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特别提到一位叫方定勋的印尼归侨。
 
  “老先生已经去世了,但我们很多印尼华侨都会铭记他。”据他们介绍,“印尼华侨回国球队”就是方定勋历经千辛万苦组织引进的。那些早期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也有不少人是他推荐回国从事体育运动的。“国家要给他的福利房,老先生坚持让给没有福利房住的年轻人。老两口都活过百岁,但直到他们都去世,始终没有享受国家分配的房子。夫妻俩为祖国体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但对于自身利益却从来不计较。”一位印尼华侨动容地说。
 
  “我还小,很多字不认识,只能看看图片,听妈妈讲。”家住附近的孔王东小朋友1个月内第二次来这儿了。“上次来后,孩子回家直呼不过瘾。孩子还小,很多知识、文字看不懂,但可以看实物、图片、动画,她嚷着下次还要来呢。”孩子母亲笑着说。
 
  “老爸,你知道吗,孙中山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呢!”附近胡同的牛师傅带着刚上初三的小牛来看展。“今儿个是周末,儿子不用上课,带他来博物馆看看。”小牛同学兴趣盎然地感受着华侨的历史和现实。“老师上课时会稍微提到一些,但都比较概括和浅显,今天来到这儿感觉收获很大,十分震撼!”小牛同学说。
 
  “不讳言,侨博馆还存在知名度不高、游客不多的问题。下一步,侨博馆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比如联系教育部门,组织一些中小学生作为课外教育来这儿参观。”黄纪凯坦承,“我们也会不断探索和改进接待观众的方式、手段,比如开发相关纪念币以及举办公益性文化讲座等活动。”
 
  “我们一直在路上,期待越来越多的观众来这儿参观,用眼睛看、用心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希望海外同胞在住在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多的贡献。”黄纪凯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