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如何扑救火灾?
海员在船舶喝培训训练基地进行消防演习
不管从事远洋还是沿海的商船,几乎每个月都要进行全船海员都必须参加的消防救生演习,这是因为上世纪初“坦泰尼克”号遭遇“冰海沉船”悲惨海难后出台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SOLAS)公约”所法律规定的演习程序。
尽管有些船舶可能敷衍演习,走走程序,但也促进了船舶安全。至少,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马上清醒如何扑灭火灾!
再则,商船运输,每一次货物形态、特性都不同,在货舱中积载也千姿百态!一般装货后考虑船舶稳性和防止移动,都在开航前进行专业绑扎。从理论和实践中,航行中的货舱货物是具有不可移动性。
一旦货物在货舱中发生火灾,基本上失去移动货物寻找火源和减少货损的机会。即便你找到火源,你要移动货物救火,那就无意中成为搅火棍,不但搬运不了货物,救火人也将瞬间逃离不了火场,葬身火海是大概率的结局!
此地,普及一下燃烧三要素,这是中学物理知识,即物体燃烧要有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火就不可能燃烧!
燃烧三要素
所以,当事船舶上海员是天然,海员救火程序是通过演习深深烙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除非船长、大副是马大哈,他们如何救火、用什么灭火剂,船长、大副心里最清楚!
你看“中华富强”船长和海员在货船着火时采取的措施就非常得当!
当船长接到火警后,马上采取应变部署行动,海员下货舱探火,把火扑灭,用得当灭火剂灭火,考虑到船舶消防灭火剂储备,在明火消灭后马上封舱施放二氧化碳,再转向驶回港口泊位,疏散旅客,创造了船舶火灾中无人伤亡的奇迹!
船舶消防普遍认同,施放二氧化碳后必须要视火情封舱12小时至24小时。
“中华富强”在燃烧中
这就是根据燃烧三要素确定的!二氧化碳特性可让燃烧物缺少氧气而窒息,二氧化碳特性也可以冷却燃烧物!
二氧化碳破坏了燃烧三要素其中两个,只要足够封舱时间,燃烧物就会息角了。
,本次“中华富强”号着火,岸基部门再把锅甩给船长,其性质就是美帝前总统特朗普的手段了。
从“中华富强”轮灭火程序看,中国港口应急部门几乎都是以专业的队伍用非专业的战术扑救船舶火灾。
我看到他们应急训练很刻苦,但练成了花拳绣腿般的功夫,中看不中用!他们最擅长的战术就是消防水枪!
,他们未按程序探火,因二氧化碳作用,货舱缺氧,他们为探火开启尾跳舱门,将大量新鲜空气,使得燃烧物重新获得助燃剂氧气,开舱又抬升了货舱温度。船长施放二氧化碳的作用全部破坏殆尽,舱内爆燃成为现实,从开舱那刻起,注定了施救失败!
我们不得不提及,对危险品一定要用合适的灭火剂扑救,可是在某港口大爆炸中用皮龙水枪灭遇水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品,致队员全部牺牲!这惨痛教训为什么专业队还不吸取?
早期的客货轮“长征”轮机舱失火,专业持皮龙勇敢冲锋陷阵,在黄浦江用水灭火,灭得“长征”轮稳性破坏,倾覆黄浦江!
曾经大连港一艘客船也是“长征”轮翻版!
现在“中华富强”轮也被港口救的火越来越大,全损!他们都救火失利而告终。
是无能吗?不是!他们在权力下太傲慢了,根本听不进船长和专家们的指导!悲哀啊。
中国某知名航海系教授、船长对我说
岸基所谓的“专业”队仅指对陆上的建筑物消防“专业”,就连许多陆岸仓库的消防都需要针对仓库储存的物资采取措施的方式和战术都不对,导致小火救成大火,大火烧毁货物和仓库!因为不专业灭火或错用灭火剂,导致成为“助燃剂”,给施救带来更大的隐患!
天津8.12火灾事故,就是典型的专业队知识不足而导致。,船舶消防需要船长和海员的专业知识,最好是本船的船长与海员,因为他们对本船的结构与货物更清楚,包括船舶存放危险化学品的位置,灭火时需要禁忌什么都很清楚!
岸基的专业队连怎么进入舱室、货舱通道都不清楚,怎么可能知道货舱货物种类和火源性质呢?用什么灭火剂扑灭呢?
所以,即使船舶靠在码头上,有岸基介入时,船舶的消防总指挥也必须是船长!由船长统一协调指挥灭火,否则一定会出状况。
本文谨向“中华富强”轮船长先前采取的正确措施致敬!
“中华富强”驾驶台被烧的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