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员的重要性!!!
作者在麦哲伦海峡口航行
本文航海特指与航运业相关的职业。据说航海本科毕业生不想上船的占比三分之二。
我也碰到某海事院校请我去做讲座,本来讲座是毕业班的全部学生,可是时间一到我面对的是空堂堂的一排排座椅,后来陆陆续续来了6人,还说是在指导员的强行要求之下才来的,令我非常失望。
航海需要知识,航船是集体操纵的移动工具,虽绝非一人所为,但上海俚语说“老大一多,行翻船”,航船必须要有唯一集权的指挥者。每家航企管理都有“安全管理体系(SMS)”,不管执行力如何,在SMS中都会写上大意是“公司最高领导宣布,……,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船长享有指挥船舶的绝对权力”,船长和驾驶人员都必须储备丰富的航海知识和技能。
我尊重有作为、优秀的、大专以下航海职业人在自身努力下能与本科生媲美。
海员( 网络照片)
“开船有什么难?只要大专以下知识就行!航海本科是浪费教育资源”观点并不是杜撰,这种论调在行业内甚嚣尘上。他们认为国家走向富裕后,海员职业必然走向萧条,在中国发展到“经济大国”了,海员职业就会走向萧条非常正常,如果谁还在为萧条的海员职业呐喊,显然精神可嘉,但绝对会遭到历史淘汰。我认为这是短视的观点。
船越来越大,导航仪器和动力设备越来越先进,国际海事法规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细节也越来越多。海员掌握更多的知识肯定有益于航海职业。我的经验认为本科学历还远远不够应对航海、航运业的发展要求!无论本科、大专、中专程度,也无论什么种类的船舶工作,都应在航海基础知识上获得更高级的应用知识来管理、驾驭船舶的技能。
由此,我坚持这样的观点,学历不重要,现代化的船舶要有丰富、广泛航海知识技能才能把控。高素质的海员是国家人才,船长肩上的四条杠是专业、技能、知识和责任的集成。
看看在新冠疫情下,全世界海员出现的生理、心理后出现的问题,导致的海上事故也日趋严重,沉积多年的海员和管理问题也显露出来了。海上灾难接二连三地出现。日本货轮在毛里求斯海岸的折舟,印度油船在斯里兰卡附近海域起火爆炸、长江口油轮爆炸等。
最近 两个月内的海洋事故
这更能印证海员应该具有高知识、高技术和高素质的职业群体。
现在海员大国基本上被菲律宾、印度和东欧经济不发达国家把持。我国虽是海员大国,但还不是海员强国,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最近主管部门对考证要求的更改,或许印证海员职业如同一叶浮萍飘摇之中。
中国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残忍围、追、逼、堵。过去,我们深信西方国家的所谓信誉,到了关键时刻,中国很多企业即便科技研发走在前头,一样被西方国家制裁!
目前国际形势不是我们所左右的,经验告诉我们储备海员人力资源势在必行。中国没有一支自己的现代化国家和“游击队”并进的海员队伍万万不能,航运肯定被外国人捏住了经济命脉和“水龙头”,就像清末民初时失去航运权、引航权一样。
打个比方,“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是国际航运的业务方式之一,我国除了跟随国际航运市场外,还需要维持自己国家必要的航运船队,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他国。同样,“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市场经济可以比照应用在租赁外国海员上。但不能以经济发达而弱化中国海员培养和培训。中国海员面临西方遏制中国发展的当时,航企必须构建自己高素质的并能在国际上竞争的海员队伍!
作者在外派挪威船上时在印度某港与工人合影
试问租用菲、印度海员上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船舶上工作,可行吗?事实也是这样,某航企早年试用外国水手长,可是水土不服,不久就淘汰了。
中国人拒绝当海员是我国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中“父母在不远行”,“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心态影响。再则,市场经济冲击下,国人一夜暴富的心态看轻航海职业。
虽然航海的环境特性,让人们感觉是不理想的赚钱职业,但从业人员也得有职业的技能、职业的素质来支撑的,说到底还有中国社会缺乏航海理念和知识构成的优秀航海文化!
航海文化的确是海盗文化衍变而来,但在世界海员共同努力下,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全世界人民共有的优秀航海文化。
破解年轻人不愿去航海的难题,国家层面必须出政策,改变海员政治、经济地位外,还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海员职业,尊重海员职业。宣传航海文化不是绑架民众的意志,普及航海文化、习俗和知识也不是让年轻人都去选择航海、航运职业或成为终身职业。而是让部分愿意航海的人有激情、想法和有理想去构建未来航海职业!相对来说是一个小众职业群体,海员人力资源无需庞大到大众化社会职业。
人们应意识到智能船、无人船的发展过程中海员人数会减少,但留下的都是精华海员。人类今后的航海、航运将在智能船、无人船和有人船并列存在。
Go To Sea一直是海洋国家人民的追求,我国人民也不例外。只要世界上存在海洋,海员职业是永恒的,谁也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