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船舶白名单被正式废止!
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工信部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工作,造船业“白名单”制度在推出5年后终于成为一纸废文,国有船企和民营船企又将开始进入“公平”竞争的时代。
4月2日,工信部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经研究,工信部决定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相关工作。
根据公告,自2019年4月2日起,工信部发布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55号)和《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45号)废止;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依法合规开展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工作,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加强行业自律。
这意味着,持续5年多的船舶“白名单”制度被正式废除并中止。
“白名单”历程
2013年11月,工信部发布2013年第55号公告,指出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予以发布。
随后,工信部于2014年9月(51家)、2014年12月(9家)、2015年12月(11家)、2017年5月(6家)分四批公布了符合 “白名单”条件的77个船企(名单见后)。
2016年9月,工信部发布《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以加强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的动态管理,规范监督检查、变更、整改、撤销公告等管理事项及程序。
2018年6月,工信部拟对《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修订,并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9年4月2日,《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被正式废止,工信部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相关工作。
“白名单”船企接连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5月,工信部撤销了7家船企的白名单资格。具体为大连辽南船厂、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江苏东方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这7家船企都因为行业下行、经营不善的原因进入破产程序。
但除名的速度赶不上船企破产的速度。
除以上7家破产除名船企以外,据龙船不完全统计,近年破产的明星“白名单”船企还有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第一批)
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第一批)
舜天造船(扬州)有限公司(第一批)
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批)
而除了以上明确破产的船厂以外,还有大批“白名单”船企仍然经营困难,挣扎在死亡线上。
船企“白名单”制度的原意是为了使造船行业更规范,对申报船企的生产设施、建造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节能环保等多个环节提出要求,提高准入门槛,使入围船企更具有竞争力。
但“白名单”制度在市场长年萎靡的情况下,显然未能挽救船企,每次“白名单”船企爆出破产或重整消息,均会引来行业大量关注,并使“白名单”的公信力逐步降低。
我们相信,“白名单”的出现,不会挽救船企;如今“白名单”的退出,船舶行业也不会变得更好。
深化“放管服”激发民营船企的活力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通知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转变政府职能,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持续加以推进。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李克强在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一要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二要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三要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船舶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船企“白名单”制度的出发点好的,当初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化解造船业产能过剩,促进转型升级,鼓励做大做强,制度本身又为企业设置了门槛,更加剧了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尤其是对民营船企和中小船企,甚至成为金融机构对船企融资“一刀切”的标准。而评选出的多家“白名单”船企破产倒闭,更加证明了“白名单”制度的局限性。事实上,对于真正的市场竞争而言,企业需要的其实并非是扶持,而是“一视同仁”的公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取消“白名单”制度是一件大好事,对民营船企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将真正激发船舶企业尤其是民营船企的活力。
附
“白名单”船企名录
第一批“白名单”船企共有51个
大连辽南船厂(破产,除名)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破产,除名)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破产,除名)
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舜天造船(扬州)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破产,除名)
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
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破产,除名)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破产,除名)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破产,除名)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海关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金陵船厂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第二批,共9个
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
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
第三批,共11个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
福建省白马船厂
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
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
鄂州市光大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东港船舶产业有限公司
第四批,共6个
华泰重工(南通)有限公司
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
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
浙江新乐造船有限公司
福建省长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国际船舶网、龙de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