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徐珏慧:加快完善长江中下游内河
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自2013年开始尝试运营,航次数量和旅客人数逐年上升,在全域旅游以及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战略的积极影响下,内河游轮作为水上旅游重要载体之一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过去5年间,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尝试运营到常态化运营的积极探索。但运营过程中确实碰到一系列的困难,其中港航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不可跨越的巨大障碍。”为促进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徐珏慧建议,鼓励港口企业完成长江中下游现有游轮码头设施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长江沿线游轮码头基础配套功能,推动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港口统一规划、建造。
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航线是指武汉—南京—上海一线航程。徐珏慧表示,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目前主要面临着三大难题港口基础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游轮靠泊需求;产业链配套功能欠缺,无法满足游轮运营需求;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港口统一规划定位缺失。
“由于游轮港航基础设施的不足,该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经济基础无法与内河游轮形成良性互动。”徐珏慧建议,鼓励港口企业完成长江中下游现有游轮码头设施升级改造,获批客运码头资质,尽快满足游轮运营需求。在完成规范改造之前,允许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接待内河游轮靠泊。
,进一步完善长江沿线游轮码头基础配套功能。以节能环保为前提,配备集中供水、岸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游轮船舶供给、垃圾回收等功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她还建议,推动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港口统一规划、建造,实现母港、挂靠港合理布局。从航线设计和港口城市资源分布情况来看,长江中下游宜规划武汉、南京、上海为内河游轮枢纽港,每2个枢纽港之间布局2-4个挂靠港。形成差异化布局,既符合港口城市资源特点,又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全域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