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县医院负债累累!背后有六大原因
基层医疗机构负债原因很多,部分巨额债务已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怎么办?很简单,只有重新贷款继续负债运营,而唯一能够降低减少债务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暗地里继续加重过度医疗。
日前笔者对豫北数家县级进行调研发现,他们均有不同程度份额的负债率,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盲目扩规模。
国家已多年禁令公立扩规模,而现实中许多公立仍旧违禁扩大其规模,为的就是增加床位并用规模形象及丰厚的待遇来“虹吸”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以此增加医疗收入。其中部分医院累计结余资金根本不能负担巨额的扩规投资,于是就采用多种方式形式负债进行。
豫北一家县医院的累结余资金不足1个亿,但为了扩规模投资建设5个亿的新医院项目投资,于是就采取PPP模式融资建设新医院,由投资方垫支5个亿,3年建设期间院方不负责利息,项目完工并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院方三年还清。但据了解,该院的年结余资金约有3000万,负债还债有较大难度。
二、肆意扩大建设项目,增加投资。
一家县级医院原来申请批准的一项基层设施建设项目资金3000万,但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一次性医疗用房到位便扩大了建筑面积,需增加投入资金4000万,但当时医院结余资金只有2000万,于是便银行贷款2000万施工。
三、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差,收入低。
但受比邻医疗机构的分配的影响,职工的分配比例与医院的实际收入保持正常运营有差距,年医院结余可能出现赤字。怎么办?贷款!尽管贷款数额不大,但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技能提高迟缓将逐渐加大负债量。
四、管理水平差,且没有节约开支。
一些医院除了一些非正常开支外,院长对一些医疗项目及设备盲目投入,也给正常的运营带来负债。如一家县级医院2015年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TTM(热断层),按收费标准价格不低于1.5核磁共振,但由于该设备主要用于体检性质的一般检查而无特殊的诊断价值,病人不愿接受、也不敢过分引导病人们使用,于是该设备逐渐“冬眠”。
还有一家县级医院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开展心脏介入项目,但该院包括该县根本没有此类高级人员,于是只有在病人到来之后高薪聘请省医专家专程到院亲自操作实施这一高新项目,而聘金在2500元以上,剩余部分只够其它医务人员的劳务分配,而医院消耗、设备折旧及投资贷款利息,均称为负债的又一来源。
五、地方政府的有关必须补助补贴不到位或迟缓,导致造成公立医疗机构走负债运营之路。
实行药品零加价后,一家县级医院年销售药品5000万元,医院收入减少750万元。按“811”补偿形式,除了80%需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事实上是总体提升)外,10%需要医院俭省节约“自补”,10%需要县政府财政补贴,但由于多种原因,比如县财政困难或(和)管理体制下的院长非选聘使用而是组织任命,于是县政府减少或拒绝补贴作为院长任职条件,于是大多数院长只好用负债来竭力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六、原来退休职工社保问题。
一家县级医院在新农合之前几乎瘫痪,2004年之前退休职工至今已经12年有余的退休金与实际应该得到的退休金相差半数以上,新农合之前大多数医院收入都低,职工实发工资低,退休职工也只好忍声吞气与医院职工一起艰难度日。
2015年由于特殊情况,加上新农合定点之后就诊量的增加,医院收入增加明显,职工工资奖金随之有了明显提升,于是退休职工也要求医院按新的退休工资标准发放,强烈要求补发十多年的退休金欠款,于是问题出来了,只要补发200多名退休职工过去全部的欠款退休金,医院就出现大额透支,如果不补发,退休职工就会上访告状,而“稳定压倒一切”让院长不得不想办法--贷款,左后负债补发退休人员工资。
负债现象普遍存在,国家也出台政策由地方政府负责偿还解决,但由于体制问题、个别地方财政困难和一些领导对医院商业运营错误理解,,目前除了院及试点地区的部分公立医院政府落实偿债外,许多公立医疗机构仍负债运营。怎么办?最为明显而又不愿言说的办法就是继续用过度医疗来解决。
,要预防减少和治理公立医院负债率,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监管,加大控规模力度,进一步加强提高医疗运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投入资金使用价值,注意节约开支,用现有资金来科学合理增加开展新项目。一句话,,,,,,不能负债来发展壮大,必须用自己的可支付能力来开展新项目。
可以说,负债让公立医院自逼加重基层的“看病难看病贵”,应该引起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想法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