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拟3年投入112亿深化医改 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
加快强省建设!广东拟在3年内大手笔投入112亿元,重点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
11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卫生强省工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卫生强省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开创广东医疗卫生工作新局面。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对建设卫生强省工作作具体部署。
胡春华强调,要加快补齐粤东西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将医疗卫生工作着力点落到基层、落到农村,健全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要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医疗卫生高地,着力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和专科,发挥好广州、深圳的龙头作用,引领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全面提升。珠三角各市要认真抓好对粤东西北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粤东西北各市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卫生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地、发挥作用。
胡春华强调,要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快建立健全体现公益性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省委、省政府将在3年内投入112亿元,重点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各地要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放管结合,引入市场力量,鼓励社会办医。要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对照建设卫生强省的目标要求,做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医疗卫生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各相关部门要注重工作协调和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朱小丹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卫生强省建设的目标和指标,切实抓好创建工作的全面落实,在工作中注重把握好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平衡,实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互促共进,完善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要突出补齐短板,强化县级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广东是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广州是医疗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城”,但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有一些医疗卫生资源指标在全国平均线以下,特别是粤东西北存在发展短板,许多指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线。在此背景下,昨天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建设“卫生强省”的目标,并出台“1+2”文件,即《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广东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强基创优计划》)、《广东省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高地行动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和文件提出了不少实际的、具体的医疗卫生改革措施,有望对老所期盼解决的“就医难、看病贵”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破解,如《决定》明确提出,到2017年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2017年,全面推开城市公立改革,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取消药品加成;理顺药品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卫生强省分“三步走”
1
到2018年,全省卫生综合实力和主要指标要跃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卫生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
到2020年,全省总体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卫生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
到2025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完善,全面实现卫生强省总目标。
要点摘录
●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取消药品加成。理顺药品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确保每个县(市)人民医院至少配置影像、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等76种设备。
●聘请具有高级技术资格、丰富临床一线工作经验、能熟练诊治本专科疾病且对本专科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工作。
●实现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运营、监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推进三维可视化、3D打印等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发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和装备。
亮点解读
亮点1 卫生强省定下24个硬指标
会上,广东明确提出了“卫生强省”的指标体系,共列出了六大类24个具体指标。如居民水平要达到人均期望寿命77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和3‰以下。
对于卫生资源的配置,评估指标提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公共卫生人员数、数和床位数要分别达到2.8、1.0、3.5和5.4;每万常住人口全科要有3名以上。医护比达到1:1.25;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比40%以上;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占比90%以上。
《决定》还提出了诸多详细具体的要求。如到2017年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2016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县(市)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每个乡镇都有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都设置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报酬,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决定》提出,“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力争到2018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
亮点2 112亿元财政投入强基层
围绕县域内住院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从2016年至2018年,省财政统筹安排112亿余元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加大对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重点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钱要怎么花?《强基创优计划》明确提出,这笔钱将用在“刀刃上”,如加强县级医院设备装备建设,强化县级医院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建设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实施县级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计划、改善医疗服务等重点工作。
在硬件方面,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从2016年起,广东将分批对粤东西北地区县(市)人民医院配置医疗设备,确保每个县(市)人民医院至少配置影像、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等76种设备,大力改善县(市)人民医院基本设备配置水平。
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县级公立医院薄弱科室人才紧缺、能力不强的现状,从2016年起,广东将为粤东西北地区县级医院设置300个专科特设岗位,每个岗位支付10万-15万元左右,聘请具有高级技术资格、丰富临床一线工作经验、能熟练诊治本专科疾病且对本专科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工作。
亮点3 公立医院破除逐利机制
《决定》明确,2017年,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逐步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取消药品加成。理顺药品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药品使用和医疗行为。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力争到2018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
亮点4 建设30所高水平医院
《高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8年,争取确定和重点建设30所高水平医院,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建成布局合理的区域医疗中心。到2020年,争取全省有1所综合性医院、1所中医医院和若干所专科医院或专科医疗优势明显的综合性医院,跻身国家医学中心和华南区域医疗中心;有若干所综合性医院进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行列。
什么样的医院是高水平医院?《高地行动计划》指出,高水平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高效科学,成为医教研基地、医学创新基地、医疗技术研发基地、健康产业孵化基地,并主要承担区域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医学人才培养及临床医学研究等任务。
,到2018年,争取建设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医学团队,有若干个专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突出。为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广东将以全科为重点,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决定》提出,到2018年,珠三角地区新进医疗岗位的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全省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亮点5 打造六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驱动发展是广东的全省性战略。根据《决定》,广东将围绕重大疾病防治需求,统筹医校、医学科学研究院(所、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力量,建立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六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到2018年,重点建设10个精准医疗、8个转化医学、10个生物医学、3个中医药和3个公共卫生创新研究中心,建成10所网络医院、10所智能化示范医院,产出一批原创性、高水平、引领行业发展的成果。
亮点6 做大做强民营医院
数据显示,如今广东多元办医格局尚未形成。2015年全省民营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决定》明确提出要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到2018年,非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要占总量的30%左右。
根据《决定》,广东将改革社会办医行政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财政补助、筹资融资、税收优惠、医保定点、职称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政策,实现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运营、监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亮点7 2020年健康产业万亿元以上
《决定》提出,调动社会力量,落实支持和优惠政策措施,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健康服务产业群,总体规模有1万亿元以上。打造岭南中医药品牌,支持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一批名院、名科,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健康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中医医院。
■知多D
六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精准医疗创新平台
基于基因测序技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实现恶性肿瘤、重大慢性疾病、出生缺陷型疾病以及罕见病的精准防治,强化医疗风险控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带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等的发展。
●转化医学创新平台
健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打破基础医学、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屏障,重点围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需求,推动医教研产一体化,搭建医学科技转化快速通道,推动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技术、方法和产品。
●生物医学创新平台
推进生命科学技术与数字化、新材料技术交叉融合,推动高性能医学装备、高质量组织工程植介入产品、产品和先进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运用,促进生物医学工程规模化发展。推进三维可视化、3D打印等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推动新型疫苗(包括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加速治疗性抗体、重组血液制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发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和装备。
●中医药创新平台
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通过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以及中医药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重大疑难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加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与开发力度,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和现代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打造岭南中医药特色品牌。
●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
适应精准医学发展方向,建立涵盖细胞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推动医学科研创新。加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推广普及,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信息互通共享。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支持网络医院发展。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医疗、移动、在线预约、电子结算、远程慢病管理等智慧医疗服务。探索智能化平台建设。
●公共卫生创新平台
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国内外公共卫生机构的合作,建立公共卫生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协作机制,积极应对新发、持续传播的、实验室安全、抗生素耐药、药物滥用以及危害人群的主要死因等公共卫生挑战。,护士,,护士,,,,护士荒,护士收入,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的追踪与响应能力、疾病早期预警信号的发现能力、诊断检测和治疗方法的研发能力。统筹实验室优势资源,联合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化应急处置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