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扎堆中国办医院
12月16日下午,美资哥伦比亚(中国)的运营副总裁潘静乘坐高铁从上海赶往无锡,,护士资格题,,查询,,护士节,,私人护士,,准备出席翌日无锡凯宜的奠基仪式。先期抵达布置现场的同事发来照片,潘静立刻远程指挥“不铺红地毯”——因为有包括政府领导在内的200多位嘉宾出席,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此,两名同事正与无锡新区招商局的人士核对落实奠基仪式的所有相关事宜。当听说周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比较脏时,政府工作人员马上表示可以派几台洒水车去清洗一下。
这两件事或是外资医疗机构在华状况的一个缩影它们既受到政府的热情欢迎和周到服务,也必须谨慎探索并严格遵守政府设定的各种规则。
无锡凯宜是哥伦比亚(中国)在国内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医院,也是其母体集团精心打造的旗舰项目,预计2017年底建成开业。在江苏常州和浙江嘉兴的两家医院也已分别立项和敲定,其中常州的医院将以独资的架构来运营。
哥伦比亚(中国)CEO、长期在国内担任外资医疗机构职业经理人的陈美兰对未来充满信心——12月17日早晨,她在接受《医学界》专访时表示外资医疗机构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增长是无可否认且无可限量的。她介绍,哥伦比亚集团攻占市场的利器是有品质的医疗服务,它背后的支撑是与国际接轨的就诊环境、服务标准、运营管理和支付系统。
看好中国,跑步进场!
哥伦比亚(中国)在美国的母公司哥伦比亚太平洋管理集团(Columbia Pacific Management,Inc.),在养老及医疗行业投资超过40年,在全球拥有1145家医院及,共11.5万张床位。紧密追随中国对外资医疗机构政策的逐步松动,已在上海开办了两个养老项目的哥伦比亚(中国)快速启动医疗投资布局。
“锁定长三角和珠三角”,陈美兰说,发达地区消费能力高,相应地对医疗、教育等有更多样化、更高的需求。
凯宜医院用了不超过半年获得前置审批,成为无锡的第一个外资医院项目。这只是开始——连无锡新区招商局的人士都说,开办外资医院的相关手续非常复杂,从立项到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往往需要1-2年。
虽然外资独资办医在江苏省已放开试点,哥伦比亚(中国)仍然为凯宜医院项目寻找了中方合资者,双方占股比例73。“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很热情,但到了政策操作层面就不一样了有些很清晰,有些缺乏细则,政府工作人员也不清楚该怎么办;还有些事情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更高一级政府协调”,陈美兰表示,希望与熟悉国内情况的伙伴进行战略合作。
但她承认,公司更倾向于独资开办医院。事实上,他们的下一个项目、在江苏常州的医院,就是按独资的架构来设计的,也将是集团在华的第一个独资项目。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在政策法规等方面也将更趋于清晰、透明和公正。
这应该是双向的约束外资医院要遵守规则,政府也不能越位。“国外医院的投资经营决策完全自主”,陈美兰举例说,哪怕是家小也可以买32排的CT。
除了新建医院,哥伦比亚(中国)也积极展开收购,今年5月拿下了上海浦东新区的民营医院开元骨科。中国的13亿人口、快速增长的GDP、以及新医改提出的公立医院“保基本”原则,都让他们感到市场前景光明。
“外资医疗机构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增长是无可否认且无可限量的”,陈美兰说,新加坡一度全部是公立医院的天下,台湾公立和私立医院的比例也经历了大反转,只要时机到了,中国大陆也会发生改变。
改变正在发生。无锡卫计委主任谢寿坤16日下午对《医学界》透露,另有两家外资医院已敲定落户无锡,正在进行审批流程。
定位提供靠谱的医疗服务
哥伦比亚(中国)在各地考察投资时颇受欢迎,某地级市政府领导表示很需要你们这样的高端医疗机构。在公众看来,名带“国际”、收费不菲、常有外籍客户的医疗机构,理所“高端”无疑。不过他们自己更愿意使用“国际化”一词。
陈美兰举了个例子阿联酋有一家七星级医院,全部采用大理石地面,水龙头是黄金的,病房的浴缸非常豪华。“这样的‘高端’对病人有多大意义?”她说,病人的核心诉求是把病看好,好的医疗机构应该让病人的钱和医院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其实“高端”的提法相当笼统,医疗圈倒是有一个“TOP”医院的定义Trusted(值得信赖的),Outstanding(出类拔萃的),Patient-centered(以病人为中心)。陈美兰特别看重“以病人为中心”比如就诊流程上,国内大部分公立医院是先付费后服务,缴费窗口也很少,病人要跑来跑去排长队,几次折腾下来可能更虚弱了。又比如,对治疗过程能否解释得更详尽一些?如果病人不想开刀而希望保守治疗,医院能否尊重其意愿?手术前知情同意书的措辞,是否足够人性化?
潘静介绍,医院将配有资深的双语,可以为外国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但并不把目标市场局限于这部分人群,更不会追求如此片面的“国际化”。作为拥有超过10年外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的业内人士,潘静从四个维度定义国际化
一是一流的就诊环境和硬件设施,病房里所有的基础医疗设施都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二是与国际接轨的服务标准,医院的诊疗、业务完全遵循全球领先的执业规范;三是的管理团队按照成熟的管理模式运营管理医院;四是国际化的支付体系,包括对接国际商业保险、便捷流畅的结算平台等。
其实“高端”也好,“国际化”也好,共同的潜台词是区别于早期“莆田系”为代表的那种纯粹利益驱动的非公立医院。潘静说得很清楚我们绝对不会过度治疗,也绝对不开大检查、大处方。她指出,好的外资医院对硬件的要求、对人才的投入、对品质的追求等,都是莆田系那种盈利模式复制不起的。
潘静表示,希望把国际化的医疗规范和管理标准带到无锡,但落脚点还是提供便利的、可及的服务(accessible&affordable)。这就对医院的经营提出了挑战近年的医改中诞生了一批“高大上”的医疗机构,比如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北大国际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都还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更何况无锡属二三线城市,凯宜医院又将如何应对?
据悉,该院将采取“科、小综合”的策略,结合无锡新区是人口导入区的特点,重点开展儿科、产科、妇科、骨科及科业务。无锡一家公立三甲医院的年轻分析,选址在新区比较明智,那里几乎没有公立大医院,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比较高。
陈美兰介绍,目标市场定位于“new rich”,即在意品质也有支付能力的那部分人群。目前具体的定价收费方案还在制订中,应该会比较“接地气”,比如药品一定是按片数发,不会按盒来发;“包括3-5天的必须药品在内,一次门诊的打包价大概500元左右”。
在支付方式上,将接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基本医保对引流就诊非常重要,它对医疗服务的补偿几乎不敷成本,是一柄双刃剑。“外资医院需要进一步琢磨赢利模式”,分管运营的潘静坦率地说。
医疗人才瓶颈待突破
无锡凯宜医院奠基仪式上,来了近50位无锡本地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潘静特意请来的客人。虽然医院要到2017年底才开业,人才储备已经启动。潘静并不讳言,这是一个挑战。
“我倒是希望能坐下来跟病人好好沟通,细节问题也不放过”,前述无锡本地的年轻说。他不在受邀之列,网络搜索了有关资料后,很向往凯宜医院的舒适工作环境和新型服务模式。他说,早就想离开体制了,但总是有很多顾虑。
上述想法很有代表性,不难理解人才瓶颈一直是非公立医院最大最迫切的问题。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和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编的《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5)》披露,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只占民营医院总人数的10%左右,副高以上职称占专技人员总数的10%。化的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更是紧缺——连潘静自己都被同业频繁“挖角”。
潘静告诉《医学界》,凯宜医院将多管齐下招徕人才。除了广撒英雄帖,还将去高校开讲座、举办宣讲会,并计划与无锡市人民医院合作培训医护人员。
政策的不断放宽也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张强医生集团的童学波医生也受邀参加了无锡凯宜医院的奠基仪式,正巧和无锡市卫计委主任谢寿坤坐在同一桌。谢寿坤对这位前瑞金医院小儿外科的专家说,赞同医生自由执业。
目前医生自由执业尚属凤毛麟角,各地主要在推多点执业,谢寿坤表示,无锡市的相关政策即将出台。这应有利于缓解非公医疗机构的人才饥渴,但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上海禾新医院院长、台湾张焕桢教授为民营医院的人才问题呼吁多年,在答复《医学界》采访时仍然毫不含糊地说“难”,还加了个惊叹号。他认为,多点执业不能彻底解决民营医院的人才问题。苏州一位民营医院管理者对此表示同意“必须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潘静表示,鉴于医疗本地化的特性,将把揽才的目标锁定本地和长三角。除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充分的成长空间,医院还将提供多样化的激励办法,比如同样是多点执业,纯粹前来出诊的医生和有足够的号召力带来病人的医生,分配方案不尽相同。会是弹性的合作关系加激励充分的薪酬体系。
她说,要让医护人员比公立医院的同行们“财务更自由”,也绝不会逊色于同等级别的民营医院,“别一上来就跟我谈钱”——她指出,医生的价值来源于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陈美兰认为,绝大多数医疗人才在公立医院是事实,但不会永远如此。她在多年的私立医院管理生涯中,遇到很多公立医院医生向她抱怨干得很累,无法花更多的时间在病人身上。她认为,这部分人希望能跳出体制,只不过需要好的平台,“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外资办医政策背景资料
——2000年原部、外经贸部发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人民币,中方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前来试水的外资不可能一开始就大手笔投入,而一个的投资通常只要数百万,远达不到准入要求。所以上述条件与其说是开放,不如说封闭了市场。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开放牙医和医疗服务两个部门。
——2010年12月,原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对港澳台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
——2014年初《深化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要修订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特定区域设立独资医疗机构,逐步扩大试点。
——2014年7月25日起,又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四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