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政府、医院与药厂的关系
近日,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些廉价药正在不断消失,比如,廉价药长效青霉素多地告急。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曾经说,“长效青霉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便宜、临床上不可缺少的长效药。我国195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
既然是公认的物美价廉的药,为何在医疗不断发达与成熟、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今天面临消失?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它们太便宜了。由于药价低、利润少,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大企业不愿扩产。现行医疗体制框架决定了,一种药品能否到手中,是由政府、药企和三方来决定的。“以药养医”、流通环节层层加价、腐败与寻租行为等,导致了药价虚高,倾向于采购价格较高的药品。以往的“以药养医”是一种畸形的博弈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了普通老看病贵的现状。近年来,关于一些药品以出厂价上百倍的加价才到达手中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比如,山东生产的每支规格为0.3克-2毫升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批发价仅为0.6元左右,而经过省级行政部门统一招标采购之后,在北京的终端零售价却升至12.65元,相差超过20倍。
去年5月,我国正式推出药价改革,于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同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和价格行为监管,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取消政府定价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背后有医保控费与公立招标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保障。而且对于基本药物制度里面的药物,仍然实行政府指导价格。
在不断加大市场机制的作用的条件下,还有基本药物制度这项重要的制度来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我国从1982年就建立的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几经修改目录,根据WHO的规范,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必须是科学的、透明的,而且目录必须定期更新。对我国来说,基本药物制度的目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充,关键是将那些公认的疗效好的常用药物遴选进去。一些疗效好的廉价药完全应该进入,而不是任由其面临消失。据悉,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显然,在一些廉价药面临消亡的背后,是“以药养医”、寻租、商业贿赂、处方权的绝对地位、药厂的逐利性,等等。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够完全改变的,药价改革走出了正确的第一步,即取消价格管制,重视市场机制的价格形成机制。
药品价格牵涉的利益方太多主管部门、医院与商。而且,这几方自身都还需要内部的改革。对政府来说,需要不断放松价格管制,完善与合理化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唤醒基本药物制度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原本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公立医院来说,应该不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信息,网,护士网,条件,培训,,管办分离,推进分级诊疗体系,改变行医方式,不断透明化招标采购制度,不断向着公益性的方向努力。对于药品厂商来说,应该打击商业贿赂,净化市场环境。如果理不顺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关系,那么医院与药厂的利益输送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