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护士曾为尸体做护理 退休想建敬老院
54岁的杨惠云是西安交大二附院的一名护士,已经从事工作35年,为病患做成为她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杨惠云始终坚信,将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才能把工作做好。而她说到且做到了。
1982年,从卫校毕业的杨惠云进入交大二附院。入职没多久,她就获得一次去日本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去了多家,发现国外的医护工作很人性化,和病人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国内护理还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回国后,杨惠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护理之路。
与其他职业不同,护士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挽救生命。杨惠云被分配到心血管科,每天都要跟心力衰竭、高血压、心绞痛的打交道。这个科室的病患最难应对,因为心脏上的疾病都是突发疾病,没有任何先兆特征,所以护士们必须每时每刻高度注意力集中,随时准备病患。
“我们科室接收的病人以急性心脏病为主,疾病本身让他们痛苦不堪,心理负担也很大。”杨惠云说,除了采用科学的治疗方式,护士们还要尽力开导每位病患、安抚情绪“良好的心态也是治愈的关键。”
如果突发疾病错过了最佳时间,那后果不堪设想。有次凌晨两点,杨惠云跟往常一样去病房查房,突然听到有人大叫一声,她迅速跑到病床边边,发现病人脸色发青、毫无意识。杨惠云立即实施胸前按压,通知前来,这种时有发生的意外情况让她早已处变不惊。
“在心血管科干了7年,让我真正感受到生命就在分秒间。”杨惠云说,有次一名病人去水房接水时突然昏倒在地,幸好被她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抢救才挽回了病人的生命。护士工作就是这样,有时反应慢了、犹豫了,病人可能就会有危险。
护士上班就跟打仗一样,时刻要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杨惠云同科室的护士基本上每隔十分钟就要去病房巡视。干护理这行,吃饭没有准点儿,只要有病人,就不能下班。“患者在外面等待,护士也没心思好好吃饭,经常是饭还没吃完,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杨惠云介绍说,每到周末患者最多,病房里除了患者还挤满了陪护和前来探望的家属,让护士们忙得不亦乐乎。杨惠云说,一个班次下来差不多要走两万步,腿都要走断了,也没时间停下来休息片刻。
杨惠云曾接过一位白血病患者,该患者长期住院不见病情好转,情绪波动很大。有次查房时,患者突然拿起桌上的钢笔,向看诊的刺去。杨惠云立即上前将病人扑倒,化解了这突然的变故,“我当时是出于本能,事后想想挺后怕的,至今仍心有余悸。”
当护士多年的杨惠云早已忘记了苦与累,但唯有尸体护理让她心有唏嘘。刚做护士时,杨惠云内心有种本能的退缩,她先从触摸逝者的皮肤开始,专心为逝者穿衣、护理,她一辈子也忘不了那种冰冷、僵硬的感觉。“面对逝者,我跟家属一样心里很难受,做好护理是我唯一能安抚家属的方式。”从到经验丰富的老护士,杨惠云一次次从这种刺骨的感受中体会到生命之可贵。
多年来,杨惠云为上百位去世的病人做过护理。但她内心仍盼望出现奇迹。有一次,杨惠云给一位去世的老太太穿衣服。突然有一只手碰到了她的脸颊,把杨惠云吓了一大跳,她还以为人活着,赶紧准备叫医生回来抢救,定了定神才发现是手没放稳才导致了这场“乌龙”。
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三十年如一日的护理工作,让杨惠云更加懂得来之不易。杨惠云要求每个护士在对待患者时都要有耐心和爱心,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她说这是对每个病患最起码的尊重。
小王是杨惠云多年的同事,她说,杨护士干起工作来就是个“女汉子”,做事干脆麻利甚至玩命。512地震那天,杨惠云第一个冲进病房转移病人,丝毫不顾个人安危。当其他人都撤离时,她仍在病房里安抚未能转移的病重患者。
正是凭借着工作中的这股拼劲,前不久,杨惠云荣获第46届章(护士行业国际最高荣誉),成为陕西首位获此殊荣的护士。鲜花和荣誉的背后,杨惠云肩负了更多的压力,她说,拿了这个奖,那就意味着比别人要付出得更多,做得更好。
谈及家人,杨惠云很内疚。护士工作很辛苦,经常早班连着晚班,杨惠云20多年来都是在科室里和姐妹们一起过年,跟家人聚少离多,“每个工作都有特殊性,还好家人都能理解我,女儿也比较懂事,让我很省心。”
杨惠云的独生女已经移民国外,只剩下她和老伴在家相依为命,杨惠云还没退休就觉得很孤独。她想在退休之后自费建一个敬老院,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家的温暖,“我在病房接触过的老人很多,有时候觉得感觉他们很孤单需要陪伴,其实老人最缺的就是儿女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