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医术 “诚”于品德—“中国好医生、中
由中央文明办、国家计生委联合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8月31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交流活动现场首批发布了20名“中国好、中国好护士”优秀个人和2个优秀团队。
“你的第一针,是扎自己;你的好技艺,凭勤学苦练……”活动在一曲优美的独唱《我把托付你》中拉开序幕。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奖者代表和月度上榜人物登上舞台,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月度上榜人物代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眼科姚玉峰,以及10余位浙江省优秀医护人员代表与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从医感受。“病人好了就很开心”“最放不下乡亲们的”……质朴的言语、感人的事迹直击人心,引起观众和网友的强烈共鸣。计生系统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为观众展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好医生、好护士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有这样的一个形象说法,“心脑口手”,意思是好医者=神父的爱心+科学家的思维+老师的嘴+手表匠的巧手。行医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先做人,先得有良心、有爱心才能做好医生。好的医护人员还应有过硬的技术和全面而的知识,才能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达到治愈或缓解病情,这才是硬道理。
“中国好医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浙江大学医附属邵逸夫主任医师、教授姚玉峰,20多年来埋首于眼科角膜移植的研究探索,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
当年,他婉拒了美国名校高薪,毅然选择报效祖国,他说“是祖国培养了我,在祖国这个大好的发展舞台上,才能体现我真正的价值,我无怨无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什么是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
“药王”孙思邈认为,人命贵逾千金,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与;作为一名医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不仅需要广泛深入探究医学原理,“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具有一颗慈悲同情之心,具备普救众生之仁爱情怀,不避忌艰难困苦,亦不得瞻顾后,自虑吉凶,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方能称之为大医。
姚玉峰所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已治疗过30万病人,为近3万病人重新带去了光明。他把独门秘诀毫无保留的传授他人,无偿献出专利,培训近4000多人次的角膜病人才,让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在全国推广。
“人类对生命的爱,是最高的爱。医生的工作是和生命打交道,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无价的。医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懈的追求,才能担负起那份责任。”
姚玉峰医者仁心,无私大爱,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对医生天职的最好呈现。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不仅驱散了伤痛的阴云,也用真诚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
浙江首位获得者,88岁高龄的邹瑞芳,从事工作60年。她告诉我们“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就是技术,特别是对病情的观察工作。”护士是医生大眼睛。手术后,病人就交接给了护士,所有病情的观察、治疗的效果,全部要靠护士观察来反馈给医生做后续治疗的参考。“我做的时候是60年代,那时候没有B超和CT,病人的情况全靠护士的仔细观察。”60年的工作经验让邹瑞芳练就了不用病人说出口,只要一个眼神和手势,就能知道病人需要什么的绝技。她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要把病人当亲人,洞悉他们的心理状况,熟悉他们的生活规律,这样才能懂得病人的一举一动。”医务工作者承载着沉重的责任,以健康、性命相托。他们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病情,还要走进病人的心里,才能真正做到和病人同心协力对抗病魔。
医者道大,医者任重,医者仁心。
医者,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之重任,“上以治民,下以治身”,运用护诊技术和同情关怀之心治疗疾病,去除病痛,照顾病患,治愈受损的身体机能,抚平人们受伤的心灵,“使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
敬佑生命是他们的初心本色,救死扶伤是他们的神圣使命,甘于奉献是他们的无私品质,大爱无疆是他们的博爱情怀。
白衣战士们以其高尚的情操,行仁爱之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纵使外界利益诱惑纷杂,依旧有所坚守。他们与死神赛跑,救死扶伤,他们用生命守护,没有翅膀依然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