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到“台前”,走近广州门诊护士的日
孙冰倩报道护士只能打针换药,充当的助手吗?其实不然。随着专科门诊建设的推进,已经有越来越多护士从“幕后”走到“台前”,为提供门诊服务。
据2016年中国管理杂志社开展的专科门诊调研结果显示,调查的全国581家中,开设有护理专科门诊的三级有330家,其中广东地区15家;全国共有2701名护士在护理专科门诊工作,平均每家8.2名。开设数量排名最多的护理专科门诊分别为PICC护理门诊,伤口/造口/失禁护理门诊,糖尿病教育门诊,围产期保健护理门诊和腹膜透析护理门诊。
在5月12日到来之际,金羊网记者走访了广州市会医院多个护理专科门诊,了解出诊护士的日常。
不给开药,而是指导自我管理
“梁姨,您又来啦!”54岁的梁姨刚抬脚迈进广州市会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护士们就和她热情打招呼,令梁姨如沐春风。
自2011年起病以来,梁姨每个月都要来这里两次,和护士聊聊应该怎么吃、怎么运动。“我除了糖尿病,还有严重低血糖。幸好有她们指导我的饮食起居,现在病情已经控制得相对稳定了。”梁姨说。
糖尿病属慢性长期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饮食、运动治疗等手段可以控制得很好。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护士赖美铮副主任看来,病人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
“给了治疗方案,如果病人的执行力度不够,那么也会影响病情发展。”赖美铮说。这时,专科护理门诊就能发挥作用,通过个案跟踪管理、电话回访、教育和指导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低血糖知识、足部护理等自我管理,以提高病人依从性。
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像梁姨一样愿意乖乖听话。接诊这类病人时,摆在赖美铮和同事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和患者拉近距离。
“我不治了,我要回家!”92岁的张婆婆(化名)因糖尿病足入院,但性格强硬的她,不听女儿和护理人员的劝告,住院第一天就把心电监护的设备全拔了。此情此景没有吓跑赖美铮,她主动和张婆婆聊天,并仔细为她换好药,也许是换药后减轻了,张婆婆的情绪渐渐缓和,一来二去,和赖美铮越来越亲近,也不再叫她“赖护士”,而改口叫“赖姑娘”了。
出院后,张婆婆也成了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常客”,门诊通常下午2点半才开诊,而性急的张婆婆每次12点多就过来了,宁愿坐在门口等着。
“我们帮患者解决了问题,他们知道我们是真心待人的,自然依从性就高了。”赖美铮说。据悉,目前,该护理专科门诊每年的年门诊量达600-800人次,每年接受教育的患者超过2000人次。
而对赖美铮自己来说,虽然开门诊增加了工作量,但她也有了动力,要把专科学得更透。“任何学科都是发展状态,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也能提升我的科研思维和专科能力。”她说。据悉,开设护理门诊后,广州市会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近10篇。
助产士自创“神体位”助顺产
“二孩时代”来临。对孕妈们来说,怎么吃、怎么动,都要以肚里的宝宝为中心。在此背景下,2016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助产专科门诊开诊,由具备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助产士为孕妈提供教育、产前咨询及产后3月内的喂养指导、乳房问题咨询、产后咨询。
助产士门诊李文介绍,助产专科门诊主要服务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快、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以及经产科诊断可阴道试产的孕晚期孕妇。门诊一周只开半天,目前,已有几百名孕妇前来就诊。
“以前助产士都在产房,现在相当于打开一个窗口,孕妇可以和助产士有很好沟通,咨询想要了解的任何问题。”李文说。
由于接触的孕妇多有自然分娩意愿,为帮助她们顺产,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助产士门诊的护士们还自创了“旋髋下蹲式体位”的孕晚期体位指导。产科、助产士雷钊环介绍,胎儿出生入盆时是不断旋转下降的,该体位通过转动骨盆和下蹲,能够帮助胎儿找到出生的最佳角度;并且锻炼了孕妇的下肢力量,到生产时就不会没力气。
“目前这个体位已经推广一年。据统计,在门诊适合顺产的的400例孕妇中,采用练习该体位的产妇90%以上顺产并缩短了产程,而且出血更少。”雷钊环说。这项创新还获得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护理类奖项,也被患者誉为“神体位”。
用温柔和细心,为患者“愈合”伤口
身体有伤口,医生门诊量大,开完药后,谁来帮忙处理?依托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王牌科室——烧伤整形科,早在2012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成立了创口与瘢痕治疗中心,由护士接过患者后续的延续护理。
“我们接诊的多为慢性创面,且是难愈性创面,这些病人往往正在住院或住院后需要延续性护理。”该中心护理部副主任李海燕介绍道。
据统计,每年来此就诊的各类型烧伤创面、外科伤口、糖尿病足、血管性溃疡等病人就超过30000例。护士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利用功能性敷料和先进仪器,帮助患者快速愈合。
刚出生24天的明明(化名)是个中国和约旦的混血宝宝,却不幸患上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爸爸妈妈焦急地带她四处求医,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后,李海燕还记得,当时的明明全身感染,长满了大疱,几乎没有完好的皮肤了,还隐隐散发臭味。
“患上这种病,宝宝的皮肤不能经受挤压,稍微的力度就可能引发水疱。”李海燕和同事格外小心,细心地加热盐水,为明明淋浴,整个过程下来,每次都需要2个多小时。就这样,在她们的精心护理下,明明从隔天换药变成了一周2次换药,病情也渐渐好转。47天后,孩子全身80%的创口已减少到20%。
后来,当明明的妈妈提出回家护理时,李海燕还细心地把换药步骤、注意事项写下来,贴在明明的病历上。
“伤口不单由医护人员处理,患者自己也有责任。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李海燕说。现在,通过患者的口碑相传,也有越来越多患者慕名而来。
在她看来,出门诊不仅帮助更多患者,也能“逼”自己前进。“门诊遇到的问题,会促使我们不断自学,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提升水平。在薪资待遇和职称竞争上,医院也对专科护士有所倾斜,从而带动更多的护士参与。”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