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劳务合同
出国打工招聘网
出国劳务招工
出国劳务公司
出国打工信息
出国劳务咨询
出国工作

护士出国

养老院里的用工难题:护理人员招工难 流动性大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护士出国     时间:2019-05-29点击: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诚信失能老人院,易连军已经习惯了和这里的失能失智老人同吃同住的生活。5年里,她没回过几次家。因为在这里,除了院长,她更是一名护工,而后一个身份对她来说更重要。
这家坐落在社区的院,是齐齐哈尔市唯一一所对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医疗功能的护理院,成立至今共收住失能老人770人次,这些老人多患有褥疮、脑血栓、糖尿病,卧床无法自理,经过护理,其中12人回家,194名褥疮已被完全治愈。,随着失能老人护养需求的增加,院内的护工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照料的需要,社区邻里40岁上下的中年,成了这里主要的护工群体。
2016年10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老年人状况不容乐观,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数量较大;老龄服务发展不平衡,供求矛盾依然严峻。5月底,在民政部联合全国老龄办、中国记协开展的养老院质量万里行调研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招工难、流动性大、高龄化等问题依然显著。
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每两个小时记录老人肢体和精神的情况、每3个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早晚各一次眼部和口腔护理、每天5次营养搭配进餐、全天定时给老人擦身理发、定时喂水喂饭、24小时跟踪护理……这是黑龙江部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每天的基本工作安排。除了基本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还需要兼顾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为老人提供“全程式”护理服务。不少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数量比例在1∶5左右,“三班倒”“睡在老人床位边上”“没有假期”等,反映出护理人员供不应求、工作压力大的现状。
“排查发现,养老机构用工(护理员工)流动性、随意性大,不少人说不干就不干。”通过黑龙江省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排查,黑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魏峰对于养老机构用工问题表示了担忧,他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分析了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由于年轻人缺乏足够临床护理经验,用工缺乏硬性约束,再加上工作内容苦累脏,工资水平有限,往往带来在岗护工难以长期延续的问题,总体用人困难。”
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集养老服务、慈善救助、帮残扶弱为一体的公办公益性社会养老保障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福利院承担着7个区和部分县(市)城镇“三无”老人的兜底保障任务,在这里,失能老人与护理人员的数量大约维持在4∶1的水平,“护理员招工难”成为该院护理部长姜连军最深的体会。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院里引入的护理人员主要通过社会招聘和劳动派遣两种方式,,他们还会不定期招募养老志愿者,薪酬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由于养老机构全职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即便薪资水平能够与当地平均工资持平,在大庆市庆新老年护理院院长王文忠看来,护理院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同样存在着随时离开或者被挖走的可能。
事实上,相比于自理老人,照料失能、失智老人工作流程往往更为繁重、复杂,不少老人存在缺乏智力与意识、情绪不稳定等特殊情况,都时刻考验着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稍有疏漏便容易引发纠纷。
“这个行业,一般人都不愿意做。”有着39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易连军坦言,“在护养院,我可以给出比护士更高的工资,很多年轻人宁愿去做护士,或者扫大街,也不愿给老人把屎把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再一次提出了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的建议“政府给养老机构补贴的,能否给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一定的特殊工作补贴,增加护理人员的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她觉得,给养老护理人员更多的补贴和优待,能有效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
养老护理人员招工难,中年职工更“靠谱”
对于护理班长李瑞杰来说,今年是46岁的她在齐齐哈尔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病房护理岗位上工作的第27年。32年前,这个年轻的小姑娘毕业后,便考入福利院,护理失能区病房的老人。每当被问起“为何选择这一份艰苦的职业和岗位”,她总是回答,“为了一份爱的承诺”。
许多年前,刚来福利院工作不到两年的李瑞杰,正值新婚燕尔,一场突如其来的斑疹伤寒伴随着病毒性脑炎袭来,年轻的生命险些被夺去。在病床上昏睡的半个月期间,是很多老护理员自发轮流地守护和照料,将她从死亡线上回来。此后,她便许下了承诺,用无私的奉献,回报当年挽救自己生命的爱。
“您是否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愿意为老人服务?”这是参加哈尔滨魅力花园新松茂樾山养老公寓护理人员会被问到的问题。这座公寓是致力于养老的中国企业携手美国养老机构,在中国东北地区打造的中美合作的高端养老项目之一。
公寓总经理杜菲菲对记者介绍说,与中国传统的养老院相比,美式养老是建立在营造一个家庭氛围基础之上,爱心是招聘护理人员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应聘人员应当持有部门颁发的护士资格证等证书,在正式入岗前,还需要经过6个月的护理培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护士从业资格证和护理培训,已经成为大部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正式上岗的必备能力要求,,足够的临床护理经验也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大庆市利民颐养院颐养部主任史楠对记者表示,院内护理人员多经过医疗集团招聘训练而来,根据经验,“4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经验不够,不放心”,她强调。
依托黑龙江省海员总的哈尔滨市海员爱心护理护养院,同样存在护理人员招工难的问题。副院长刘治宇告诉记者,该院的医护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19岁,35岁以下青年占职工总数的80%,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特征,服务着平均年龄80岁左右的老年群体,工作内容光是生活照料方面就包含了17个大项的内容。但他也对记者透露,繁重劳累的工作,也造成了这批年轻人员较高的流动性,“平均做一到两年,就会离开”。
鉴于年轻护理人员留不住、经验不足的局面,不少养老机构经过多轮筛选和实践验证后发现,40~50岁左右的中年护理人员群体最“靠谱”。如今,大庆市庆新老年护理院、大庆市利民颐养院等许多养老机构都将年龄作为护理人员招聘的重要参考。
医养教结合,推动护理人员可持续发展
“社会地位尴尬、待遇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理人才问题的关键。”面对养老机构用工难问题,齐齐哈尔市附属老年护理院及颐和康宁护老中心经营负责人陈静波称,相对于医院的、护士,养老护理职业缺乏职称评审和明确晋升通道,也是导致养老机构招工难的重要原因。这侧面印证了易连军的切身体会,即对于护理专业毕业的来说,进入医院工作的意愿远远大于进入养老机构工作的意愿。
陈静波任职的老年护理院及颐和康宁护老中心所属的齐齐哈尔市(以下简称“卫校”),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规模的普通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开设有护理、保健、临床医学、护理、急诊急救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1979年建立至今累计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8万余人。该中心依托学校资源,建立了集医疗护理、保健、安宁照护、生活照料、护理员培训于一体的“医养教结合”服务体系,通过将医(实训基地)、教(卫校)、养(护老中心)三者结合,不断探索护理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在多年的招生教育工作中,颐和康宁护老中心副书记董魏观察到,随着养老市场的拓宽,近几年,护理和康复专业的社会需求最大,自2008年学校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以来,这两个专业招生数量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但另一方面,他也发现,从生源上来说,来自东北三省农村的孩子占了该校的大多数,“毕业后很多人不愿意回去,打算留在城市”。由于卫校毕业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证考取率高于平均水平,就业普遍受到公立医院的欢迎。
农村人才涌入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入一二线城市,这类人才流动的趋势同样反映在养老护理人员群体中。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推动全省医养结合、候鸟旅居等特色养老服务发展,记者从黑龙江省民政厅了解到,该省正通过推动建立人才支撑体系、规范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人员保障制度等多种途径,满足养老市场的人才需求。
据统计,目前,黑龙江省8个市(地)15所和中职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类专业,在13个市(地)依托大型养老机构建设实训基地129个,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率达到80%。
例如,作为黑龙江省民政厅全额拨款的公益事业单位,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全链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各类养老机构、社区以及居家养老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持,并与国内外先进养老服务团队合作,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全省高技能养老人才示范基地;哈尔滨海员爱心护理护养院则与省农垦职业深入合作,组建教学团队,编制教学大纲,开设“医养护理”专业课程,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提供专业人才;齐齐哈尔正积极推进齐齐哈尔医申办老年医学、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学专业,扩大老年护理人员招生规模;大庆市4所职业教育机构与齐齐哈尔卫校等具有举办医疗卫生类专业资质的学校联合办学,定向为养老服务机构输送专业护理就业人才……黑龙江正探索以医养教结合等方式,打通医疗护理、教育培训与人才就业等渠道,充分发挥养老人才的关键作用。
人才的质量,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根本。魏峰表示,“下一步,黑龙江省将把护理员培训作为养老事业的主要方向,把握好人才和观念这两个关键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质量。”而对于易连军、刘治宇等人来说,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期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