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女生赴港体验当急救护士
这个暑假,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刘源源,代表参加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首届理大国际暑期课程”,和她一起体验急救的还有来自美、英等多国的。昨日,她分享了在香港的见闻。
普通人可操作的急救仪
刘源源说,这次学习分操作体验、讲座和实地参观体验三个部分。在个人防护措施体验课中,她戴了接触人时的防护装备,“与内地棉质口罩不同的是,香港的医护口罩是金属材质,形状固定,戴在脸上非常紧实”。
有一种名为“AED体外除颤仪”的急救设备,令刘源源耳目一新,它用于病人呼吸骤停时的急救,与人工心肺复苏交替使用,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种仪器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普通人只要按设备的语音提示就可操作。”她说,这样的急救仪虽价格高但非常实用,“对争取急救的黄金时间是有效果的。”
行动不便者有专用“轨道”
“在香港的圣母,我看到天花板上随处都有供行动不便的系绑带的‘轨道’。一位行动不便的老爷爷,将专用绑带系到轨道上后,身体就可以在内自由移动。”刘源源说,除了绑带轨道,还配有瑜伽室和冥想室,里面布置温馨,有饮料、书籍和沙发,手术前后可自由进入。香港医疗护理的人性化程度高,一些细节设计既考虑到护理对象的,也照顾他们的自由。
在香港“长者社区”养老院,刘源源看到一位老人正从一个课本大小的药盒里取药服用。原来,这种药盒是院方为老人量身定做的,盒上印有老人的照片和身体状况,护士将一周内老人早、中、晚需服用的药分别放入相应的格子,老人按时取出即可。
课程编排更注重实践性
“我们的护理课程是按科目编排的,香港理工大学的护理课程却是按人体的部位编排。”刘源源说,大一在修的多是通识课,到大二才接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等,“我们的学制是五年制,可能到大四或临近毕业时,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她觉得,香港的护理课程安排更有利于实践,比如学习“头部”,老师就会将该部位的护理知识做系统讲解,这部分课上完,就能上手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