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护士如何炼成国内首位护理学博士后
“我特别理解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仅仅医治病痛是不够的。”李亚敏说。
李亚敏是国内培养的首位学博士后。今年9月,湘雅二急诊科的李亚敏,离开了20多年的老岗位,被调到了该院临床学教研室。
急诊科多年的护士工作,让李亚敏思考,护士工作是不是只要“能打针换药”就可以了?李亚敏说,相对于医病,医心也很重要,因为很多人的病,可能更多是心理或者情绪上的。
医病
急诊室里的面孔
上世纪90年代初,湖南医科大学卫校大二李亚敏去湘雅心内科实习,这是李亚敏第一次实践,刚开始还有点发怵,“后来给一个病人打针,我一针扎下去,嘿,不偏不倚,打得真好。”李亚敏笑。
“可能我动手能力比较强。”她说。
这次实践给了李亚敏很大的信心,她觉得自己能胜任将来的工作——“这是最开始的想法,认为能打针就能做好护士了。”
毕业后,她分配到了湘雅二急诊科。
急诊科是个什么地方?“它不像其他科室,病种比较单一,急诊科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和家属,简直是个突发事件集中地。”
更贴切一点的说法,“是个小型社会体”。
很多人适应不了,因为它不仅对体力和精力有要求,而且挑战心理承受能力。
“人在(身体、情绪)不好的情况下,会暴露人性特别恶的一面。”李亚敏说。
在急诊科的护士岗位多年,李亚敏见过形形色色的病患和家属,而人性,也从这个窗口流淌出来。
“见得多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真正的孝子(女),父母情况不好,就在病房里大吵大闹,怎么不给我爸(妈)先排位啊?他有点故意放大他的情绪,让大家看到,他是个孝子他着急啊,你们赶紧给我爸(妈)看病!也可能是情绪的释放,越暴怒其实越脆弱。一类,其实不想给家人治病,他就故意找茬啊,说你这个诊断是有误的,有点故意妨碍医护人员工作的意思。”
“这就需要护士去判断,然后处理。”比如第二种情况,李亚敏的做法通常是,“毫不客气地讲出真相,跟他说,你的心思我们知道,不要在这里闹”。
颇有意味的是,家属这时候“愣在那里,然后消停了”。
李亚敏说,做护士,除了业务能力要过硬,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实是观察、沟通和应变能力。
“无论情况多坏,你的气场要告诉别人,没问题,这里交给,你要把这些意思传达给病人和家属,让他们情绪恢复稳定。”
但不是所有护士都能做到时刻冷静、沟通无碍。李亚敏刚开始也做不到。她“压力很大,整晚睡不着觉。”
“病人家属情绪不好,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护士遭受职业暴力在急诊室是常事,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可能只是因为换药慢了一点点,老大爷一个巴掌就呼过来了。”李亚敏说,“我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才想明白。”
科研
孤独症的血标本
获得博士后并不容易。唐四元说李亚敏“特别能吃苦”,“为了研究或完成某个问题,她锲而不舍,通宵达旦。
比如,博士后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孤独症家庭全家人的血标本,家长一方面很有顾虑,一方面更心疼孩子,有一次为了采集一个家庭的标本,她去做了五次家访,还找了朋友出面做工作,买了很多礼物给孩子,带孩子玩游戏,终于打动父母。”
,他强调,“还是工作环境造就了她。”今年9月,李亚敏被调离至医院部科研岗位,用意即在于此。“虽然离开一线会让她有遗憾,但从医院整体布局来说,需要她这样的人才,将科研带入临床,使整个护理队伍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完善现代护理学。”
现在的李亚敏,主要工作是科研,除此之外,还要给护士以及上课。她偶尔还是会回急诊室看看,给护士们一些指导。
“一来多少还是有些留恋,另一方面,我觉得我是一名护士,才是博士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她笑。
人物特写
通过阅读,“看”到生活
李亚敏出生于常德,是那种从小就会读书的女孩。初三那年,湖南医科大学卫校在常德鼎城区有一个招生名额,李亚敏便想着试一试。
“我当时并不了解医生或者说护士这个行业,也谈不上有兴趣。但我对‘大学’很向往,是‘医科大学’这几个字吸引了我。”李亚敏说。
老师不赞同她报考,认为竞争太激烈。但“天生不畏难”的李亚敏还是想试一试。
成绩出来,她成了那个幸运的“唯一”。其实是,但作为当时的名医院专门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和的素质都很高,“万里挑一才到这里的。”
大学里,李亚敏表现出了一个小城姑娘少见的才能,她一路从班长做到了会主席。“都是投票选出来的。特别是班长,大家刚刚认识,就需要你有不一般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沟通以及表达能力。”李亚敏说。这些能力,正是后来当护士的时候特别需要的。
有意思的是,这个“学生会干部”的心思并没有完全在工作和学习上。在哪呢?“文学”。
通过阅读,她“看”到了很多东西,“社会的,人性的”,以及人们的生活。
这种阅读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即使有了家庭,工作繁忙,40岁的李亚敏还是每天抽出至少两个小时时间看书,“从不看电视,除了《我是歌手》,哈哈。”,,私人护士,,,护士,,医院护士,,
李亚敏的导师唐四元说,这些习惯和品质都帮了她,“阅读让她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她的眼界更开阔,看事物的角度也与别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