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滑坡灾害救援第五天 每个白衣天使都在坚守
“平安夜,我正在赶去救援现场的路上,希望今晚能再有好消息。”24日晚上,驻守现场医疗救治点的王诚,出发前在朋友圈发出这条微信。
24日,深圳滑坡灾害救援进入第五天,救援官兵仍然不停挖掘、搜救。而在最靠近现场的地方,也有一群人日夜坚守,随时准备为幸存者、救援官兵提供医疗救治。
在灼眼的红泥土上,这些昼夜坚守的白色身影给人们带来希望、带来信任、带来慰藉。
第一时间打造病区
24日13时,在被困67小时后获救的田泽明从光明新区中心转到深圳市第二人民。
23日凌晨3时20分左右,当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肖小华滑坡灾害东区援救现场时,他第一眼看到的是田泽明伸出洞口的一只手。没有丝毫犹豫,他上去触摸田泽明的脉搏,很冰!“能动吗?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
通过对话和触摸脉搏后,肖小华判断伤者的神志是清醒的。但由于长时间没有进食和饮水,非常虚弱,当务之急是要打通静脉输液和供氧的通道。
光明新区中心医院程晓寒趴在地上,借着救援人员的灯光,手伸进洞里,打了两次,才艰难地将针扎进了血管。
6时38分,田泽明被顺利救出。在送让光明新区中心医院的救护车上,怕强光刺激他的眼睛,医务人员找工帽,盖在他的眼睛上。
灾害发生后,光明新区医院第一时间成就立了“12·20”治疗病区,原本空荡荡的9楼病房在20日晚上就清理干净,床单铺好、电视机挂上、信号接通、电脑装上……
23日,田泽明来到了这个病区。为他洗头、帮他充话费、细心,护士们对这坚强的小伙子敬佩不已,“我们做的都是出于职业本能,23日是我们一个特别的日子。”刘伯宇说。
现场24小时昼夜坚守
一张矮桌、一个床板、一顶简易棚,共同支起深圳滑坡现场医疗救治点。
24日换班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王诚和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志坚要在这里驻守24小时。
在深圳滑坡灾害救援现场外,这样的医疗救治点共有3个,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在这里职守。除急救人员外,每个治疗点还增配了2名以上医疗专家,在现场300米外围也派驻了7辆救护车随时待命。省卫计委派出了省二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车载移动医疗手术室,确保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伤情评估,进行有效救治和转运。
“我们的任务是不可或缺的。”王诚说,医护人员驻扎在现场主要有三个作用,最重要的是为救出来的幸存者提供紧急的医疗救治,二是随时为救援官兵提供医疗帮助,三是为现场的失联者家属提供医疗帮助。
没有凳子,两位就坐在床板上;说是床,就是一块木板、几张纸皮、一床被子拼凑的可以睡觉的地方。“条件是很艰苦,要上厕所都要走很久。”王诚说,“想想压在这片渣土下的人们,还有日夜不停歇的救援官兵,我们这些都不算什么。”
作为临床医生,王诚和林志坚早已习惯无法在家过节。“能够为救援,为救出来的人出把力,就是好的。,护士资格题,,查询,,护士节,,私人护士,,王诚说,“这个平安夜,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好消息能出现。”
安置点保障受灾者身心
截至目前,滑坡灾难现场已经共有17名伤员收治入院,伤者最大的78岁,最小的7岁,现已出院2人,在院治疗15人。伤员总体病情稳定。
几天来,深圳市共调集救护车68辆、一线医护人员204人、心理55人、公共108人以及大量医疗物资设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
在9个安置点,卫生部门也均组建安置医疗保障卫生队伍,每个安置点安排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及精神卫生师,并配备有保障应急用药。
24日中午13时,田泽明和从重庆老家赶来的父亲田祖龙终于见面了。与死神擦肩而过后,父子俩的手紧紧握着,彼此热泪盈眶。
“医生救治得很好,护士照顾也很好,全靠他们。”忠厚的田祖龙用最朴实的言语表达内心的感谢。
医院的伤员在逐渐减少,但现场救治、公共卫生防控以及对伤员、家属的心理救援工作都还在继续。
这个平安夜,人们更加相信每个生命背后,都有白衣天使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