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佳医生及十佳护士”评选活动公告
2015年5月15日,由安徽省计生委、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总工会、省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致敬白衣天使 精彩故事——双百优及双十佳护士”评选活动启动。该活动旨在深入宣传优秀医务工作者“平凡岗位,非凡人生”的先进事迹,,护士待遇,,,,护士报名,护士,,护士资格证培训,调动全体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进全社会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激励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自活动举办以来社会反响强烈,经过地方推荐、公众评选、评委终选等环节,刘洪涛等10位和方继红等10位护士获选双十佳护士,现公告如下。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5年12月18日
十佳医生
睡在病房里的医生
——省立普外科、泌尿外科器官移植病房副主任医师刘洪涛
在刘洪涛看来,医患是战友,应并肩作战。只要他在,一定会去病房,亲自给重危病人翻身、喂食、清洁伤口……他经常在手术后就睡在病床边,守护,被大家称为“睡在病房里的医生”。这种对的爱、对生命的敬畏和永不放弃的坚守,给以信心。
心怀对医生职业无限热爱,他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每周四的专病门诊,他要看100-130个病人;一台活体供肾切取术、三台肾脏移植术、23个小时的手术,36小时的连续工作,像这样的手术马拉松,对他来说是常事。
“医学之路寂寞辛苦,唯有坚持,耐得住寂寞,方能有所成就”。他以科室为家,带领同事建成高标准移植病房,带着团队开展全省第一例活体肾移植手术,至今已开展400余例,手术台次位列全国前五。
播撒光明的使者
——安医大第一附属眼科主任廖荣丰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在医院眼科病房,一面面锦旗满载着患者对廖荣丰的感激之情,字字句句都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扬。从医三十多年,他为无数患者治愈了眼疾,其中还包括3名百岁老人,为数千名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在眼科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价格从8百多到8千多差距很大,他每次都会告诉患者“价格高低不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他和他的团队,年门诊达5000余人次,为安徽白内障治疗与复明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努力学习新知识,开展新技术项目,应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服务”,是廖荣丰坚持的信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便在国内率先应用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他开展的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技术,填补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医疗战线的巾帼英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郝丽
32年如一日,郝丽坚守临床一线。患者有危险时,她挺身上前,有困难时,她挡身在前。 1999年,萧县发生不明原因腹泻并急性肾衰患者,多名患者死亡。由于病因及传播途径不明,疫区一片恐慌。危险时刻,她顾不上次日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带领科室团队奔赴灾区救治患者。
她一手创建了医院肾内科,目前该科室已成为全省肾脏病危重疑难病的转诊中心。身兼教学任务,数年来共培养研究生25人。她注重宣教及实地调研,连续9年的“世界肾脏日”,都积极号召、精心布置,通过宣传橱窗、专家讲座、义诊等形式发布肾脏病防治科普知识。在资金极为匮乏的条件下,组织开展《安徽省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及钙磷代谢现状的调查》等。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
精诚大医 杂病圣手
——国医大师,安徽中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徐经世
他出生中医世家,行医济世60年,善攻疑难杂症,功底深厚,圆活变通,对一些内科杂症提出新的诊治方法。在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妇儿科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治上富有成就,并研制出“扶正安中汤”、“消化复宁汤”、“迪喘舒丸”等多个特效专方。
“医德为本,病人至上”是徐经世为医的基本原则。他的门诊总是病患盈门,无论时间早晚,他都是四诊合参,绝无半点敷衍。勤思善悟、药简效彰,是他处治疾病的特色。他开方有一个原则不开大方子,贵药能不用坚决不用,所开方子一般不会超过12味药,平均每剂药不过20多元。对于一些贫困的患者,还经常免除他们的费。
为鼓励后生勤奋好学,他奔走联系,先后在安徽中大学、安徽大学设立“忠恕奖学金”、“育才奖学金”,激励中医学子努力学习中医。今年,他又牵头举办了我省首届“国医沙龙”,为培养造就安徽省高层次中临床技术人才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扎根农村终不悔
——淮北市古饶镇山西村卫生室医生赵纯清
乡亲们看病难的情景,让他不忍,遂毅然从县公立医院辞职回乡,打扫出自家的三间瓦房,拿出全部积蓄,建起了简陋的乡村卫生室。至今17年,他毫无怨言地尽心守护着乡亲们的。他从不收取诊疗费,总是用最省钱的方法为乡亲们治病,还经常为困难家庭免去药费。老人病了,他上门服务;村民家孩子半夜高烧,他寒冬腊月半夜出诊。
岗位虽平凡,他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通过拜师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中草药治病、推拿按摩和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诊疗技术。
农村路不好,村民治病常受到耽误。他拿出万余元积蓄,自费为村里修路;为村民建立了数千份健康档案,哪个村民患有何病、病史多久,他了如指掌。当地疟疾疫情高发,他花了十余天时间摸底登记,然后挨户发药。 2008年以来,村里再未发现一个疟疾病人。
紫薇花开映夕阳
——亳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林紫薇
从医30年,几乎每天面对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林紫薇却没有一丝不耐烦。不管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日,她会每天都去病房。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仔细查看每一位病人。她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遇到外地患者,还主动帮忙协调,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
多年来,她带领科室平均每年收治住院病人约2500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人约400人次、门诊约2万人次,主持或参与数千例疑难危重病人会诊与,在疑难危重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制定了老年常见病诊疗规范,开展了老年病整体个体化综合治疗;在老年危重病人方面,开展了电复律、中心深静脉置管、亚低温疗法等,填补了院内空白40余项,并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扎根事业20余年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曹文生
周围异样的眼光、随时被感染的可能、病患脆弱的心理,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必须承受着各种压力与考验。在这个岗位上,曹文生工作了20多年,沉着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细心慰藉着每位患者。
面对疫情,曹文生总是冲在第一线。 2003年滁州出现第一例疑似非典,“我们是传染科医生,我们不上谁上!”在隔离病房,他整整住了20多天,为病人治疗,陪病人聊天,消除病人的恐慌。 2009年春,手足口病爆发,他和同事们废寝忘食地诊治了2000余例患者。
医院的房是个特殊的地方,相当一部分病人没有家属、亲朋好友来探访,更谈不上陪护。曹文生每天争取下病房查看人,拉着病人的手问寒问暖,积极做好病人及家属思想疏导工作。不惧风险、忘我奉献,他不遗余力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坚守防病第一线
——马鞍山市疾控中心性病防治科科长朱宏斌
非典、禽流感、流脑、甲流,每一个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刻,朱宏斌的身影都会出现在第一线。1998年,马鞍山暴发疫情,他和同事们立即深入疫区,分析病例,迅速查明传染来源,及时扑灭疫情。 2003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及时排查上百起非典疑似病例,组织开展全市防治知识培训、防病宣传等指导。凭着过硬的知识,还排除了多起伴有疑难杂症的疑似非典病人。 2008年汶川地震,他积极报名,作为我省援川防疫小分队队员奔赴灾区,当地灾民视他们为亲友。
他和同事们成立了中艾滋病宣传教育基地,现已发展为国家健康教育基地,累计为参训授课200多场,培训学生10万人,参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升。 2006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美沙酮门诊,为吸毒人员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
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陈智明
从医三十余年,陈智明紧跟医学前沿,不断吸收新技术。她的腹腔镜技术水平令全国同领域专家叹为观止,在她的带领下,医院全面开展了妇科腹腔镜的各种微创技术。以丰富的不孕症诊治经验,为无数家庭解决不孕不育难题。 “获得成功的途径别无他法,只有勤奋、勤奋再勤奋”。
妇产科工作具有高危性,她却乐在其中,三十年如一日满怀激情地忘我工作,“听到初生婴儿的啼哭声,看到产妇和家人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也觉得非常幸福,再苦再累都觉得值。 ”今年初,一产妇顺利诞下双胞胎男婴后,突然发生羊水栓塞,陈智明果断制定缜密方案,最终将危重产妇从死亡线上拉回。 2014年,共主持参与大手术100余例,妇科肿瘤手术30余例,极危重病人抢救手术10余例,全部安全治愈。
抗癌医生的人生坚守
——黄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林友
在医生宣告他生命只有100天时,他没有沉沦,而是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用自己的医术拯救更多患者。在帮别人与死神赛跑的,他的生命也被无限期拉长。他用技术治病、用心术救人,以自己的经历鼓励患者,帮他们走出“谈癌色变”阴影。
2011年初,徐林友被确诊为“左肺癌伴脑转移”。放疗后第一次复查结束后,他立刻回到工作岗位。热心帮同事代班、肩负起治疗组长重任,他每天的工作都如此繁忙,以至于陪着女儿去高考这个最大的心愿,也未能实现。因为长期接受靶向治疗,他出现双眼出血等并发症,却丝毫不影响他每日用笔记下学习和工作体会,每日带着年轻医生讨论手术预案、分析病例,手把手地示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目前已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级CN刊物。
十佳护士
心中始终有盏 “南丁格尔明灯”
——省儿童医院骨科方继红
2003年“非典”事件,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医院急救小组;2004年 “三鹿奶粉”事件,她作为骨干奋战在临床第一线。潜心追求优质技术,勇于创新,身体力行。作为第一批示范病房,方继红带领科室团队倡导儿童舒心护理服务,获得“卫生部优质护理病房”,个人获国家创新型护理用具发明专利三项。以“带出一个专科型、专家型护理团队,更好服务于患儿”为理念,她根据每个护士特长为其制定发展计划,培养专家型护理人员。
她用爱心与微笑对待每一个患儿,亲情护理的,去了解每位患儿背后的故事,正常医疗外,多方面给予患儿温暖的帮助。总是在每天晚上7点以后一个离开病房。每年,电话回访患儿达2600人,收到锦旗105枚。在平凡的岗位中,她以满腔的热情奉献大爱,用爱心与减少患者病痛。
患者满意就是最大的追求
——省胸科医院外科方丽梅
34年的临床护理生涯,34年的无私奉献。
多年来,方丽梅每天下班前都要到监护室巡视一遍,了解病人情况。晚上睡觉时,要把一天的工作在脑海中过一遍,发现有不放心的地方,及时打电话提醒值班人员。
2003年“非典”来袭时,她临危受命担任医院非典病房第一线,与外界隔离,整整奋战十几天。那年,她的儿子正值中考……一位贫困患者食道癌切除术后,因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肠道营养液,她买来鲫鱼回家熬好汤带回病房交给病人家属。整整一周,直至病人恢复正常饮食。
方丽梅爱琢磨技术,苦练而成的“胸骨上窝刺激排痰”技术在医院首屈一指。她提出了使用精密输液器可减少脂肪乳致静脉炎的发生,并发表论著。她带着同事们一项项改进技术,所领导的护理团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
“患者事就是自己事”
——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儿科护士长丁霞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对于丁霞来说,患者的幸福她一起感受着,患者的困难她也一起挂念着,患者的事被她当成了自己的事。一个咨询电话,她立即“家访”,到患者家中去帮忙解决。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切实做好每一件事,是她的工作宗旨。
孕产妇情况变化多端,突发病情来势凶猛,作为护士长,丁霞一直告诉同事们要“多做一点,再看一眼”。面对突如其来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常常是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哪怕在家休息,只要接到科室急救通知,她都会立即赶到岗位。每天早上,丁霞都要查房,坚持询问到每个患者,指导孕产妇各种问题,大力倡导母乳喂养。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一次电话回访出院产妇时,得知产妇喂奶困难又独自在家,她二话不说,下班后赶到其家中,帮新手妈妈解决难题。
她把病人当家人
——广德县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媛媛
王媛媛被称为医院最忙的,不仅要以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赢得急救时间,还要在患者家属未及时赶到时,充当“家人”的角色,为患者喂饭喂水,甚至擦澡、帮助上厕所。在她看来,白色的护士服是最美的服装。
三无病人、五保病人、外地病人是急诊室经常接触的病人,为他们提供家的温暖,是王媛媛要求自己必须做到的。一次医院救治了一名神志不清的摔伤老人,无法联系上其亲人。她帮忙寻找亲人,买来早点、生活用品,帮他洗头洗脚修剪指甲;老人吃药饮水,她先试好温度;怕老人摔跤,她将坐便器放在床边。
急诊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大多处于应激状态,静脉穿刺极其困难,王媛媛细心研究,摸索出一套提高成功率的进针手法。对于周围静脉采血困难的患者,她能以精湛的股静脉采血技术提高采血的成功率,为抢救赢得时机。
满满正能量温暖整个病房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高压氧科副护士长童春香
2012年街头救人后,童春香获得“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等称号。诸多荣誉的光环下,她仍是每日满怀热情地奔波在病房中“我还是我,该做什么还是会继续做。 ”
这个被同事称为“永动机”的年轻护士,源源不断释放着正能量,温暖着所有的病患。六点钟起床、七点到医院、在病房里转一圈。她要求自己必须在上班之前对所有患者充分了解,以确保交班顺利。早出晚归,遇到突发抢救,随叫随到,她每天的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医院。
调入新科室后的两年半里,她正常下班的次数不超过五次,更谈不上节假日正常休息。认真劲加上超强度的工作,战斗在护理一线岗位上的童春香就像是一台永动机,永远散发着能量,这也让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工作狂”。
以她的名字命名,医院成立了“春香爱心团队”,成立1年多来,先后开展下乡义诊近60多次,为上万名居民进行义诊。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宿州市立医院ICU护士冯爱英
自11年前,冯爱英成为一名护士,她一直奔波在病床与患者之间,倾注所有的热情与心血。甚至,曾为了给患者安全感,她在患者床前足足站了2个小时。在她看来,护士不仅要消除患者的病痛,更要照顾到患者的内心,消除他们的恐惧。
ICU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加班加点是常态。上班时围绕着病人转,下班时心里记挂的还是病人,一年365天,她在医院的时间都比在家里的时间多,陪病人的时间也比陪家人孩子的时间多,更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在医院中度过。
2011年,当地一家企业发生了化学气体泄漏事故,部分工人陆续发生中毒症状,重症病人全部收住在急诊ICU。半夜接到电话时,她的女儿正高烧39℃哭闹不已。她没有一丝犹豫,让家人照顾孩子,自己立即赶往医院投入紧张抢救中,连续奋战整整24个小时。
她工作精益求精,潜心研究护理技术,曾在CN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更是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
用爱心温暖患者的心
——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五病区护士长张常婧
7年前,张常婧自愿调入医院专门救治流浪“三无”精神病人的110病房。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流浪街头的病人有了一个“家”,她最爱听的,就是患者喊她“姐姐”。
精神病科是特殊病科,110病房更是最累、患者最多的病区,患者一般在250人左右。由于病人长期流浪,伴有各种,如梅毒、结核、乙肝、艾滋等,除正常护理外,还要为病人剪发、洗澡甚至剪指甲。被患者打的事也常有发生,她的手臂上至今还留有抓伤痕迹。但对这类病人,她只有心疼“她们是病人,长期流浪在外,吃过多少苦?有过怎样的遭遇?我受的这点伤远远比不上她们心灵上的伤痛。 ”
张常婧常给患者带些零食、买些小玩意,努力营造“家”的感觉,年轻的病人亲昵地喊她“姐姐”。 “每天,都要以最美丽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面对每一位病人。用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伤痕累累的心。 ”
每个患儿都是她心中的天使
——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长张慧
在张慧眼里,护士,尤其儿科护士,是一个崇高神圣的岗位。
她二十七年如一日,视岗位如战场,把每个孩子都当作天使,尽心尽力呵护,一刻不敢松懈。每天上班,她总是第一个到,了解病房动态,下班一个走,叮嘱下一班需要注意的危重患儿的病情和护理;即使是在休息日的三更半夜,哪怕是寒冬腊月、除夕之夜,只要工作需要,她都随叫随到。结婚22年来,她和爱人回老家过“除夕”仅有两、三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儿科是一个纯真美丽又充满挑战的科室。在这里工作成长的护士都是集母爱、童真、耐心、爱心、理论知识和精湛技术于一体的优秀护士,在儿科能否健康快乐工作是对自己身心能力最大的考验”!这番话既是张慧对年轻护士工作的激励,更是她自己坚守岗位、不离不弃的心路历程。
奉献让天使更美丽
——繁昌县人民医院儿科汪飞燕
初进医院,她主动要求到最苦、最累的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
2007年,当地一处铁矿塌方,7个鲜活生命被埋在400米井下。汪飞燕主动请缨参与现场抢救任务,与救援人员在现场坚守7个寒冷日夜,给伤员治疗、抚慰、心理疏导。直到一名矿工被找到,她顾不上休息,又回到医院开始参加历时十几天的紧张救治,直至被救矿工们全部顺利出院。
心有大爱,只要能帮上的,汪飞燕几乎没考虑过自身得失。她主动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在得知自己与一名韩国女白血病患者配型吻合,不顾自己身体瘦弱,毫不犹豫就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从而成为全省援外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面对荣誉,她很淡定“帮助别人,给别人带去幸福的,我自己也得到了另一种幸福。 ”
让精神病人找回快乐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长王春芬
处事严谨执着、雷厉风行,待病患却是善良温柔。王春芬坚信,用真挚的爱心,一定能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
为了丰富知识,她趁孩子半夜熟睡后、巡视夜班时挤时间看书,长期用睡眠换知识。常年如一日,工作抢着做、疑难杂症勇敢上,时刻把握提升自己业务技能的机会。 2014年被调到托养病房任护士长,负责铜陵市“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和欧盟项目任务的完成。顶着病人猛增、护理力量不足、病房紧张等各项压力,一项项解决问题,当年实现护理工作无差错、无事故发生,使工作走上正轨。
在她的主导下,病房成立了 “患者自助团体”,让能者帮助失能者,在帮助病友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实现共同。 “帮助患者尽量靠近正常人的生活,甚至让他们自食其力,非常困难,但非常有意义。我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帮助患者找回快乐与尊严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