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后复苏 山东籍研修生树品牌
11日,来自栖霞的张英英生平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此时距离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已整整过去7个月。地震和海啸的灾难已然远去,和张英英今后3年历程并行的,将是一段日本经济的复苏之路。同张英英一起见证日本震后振兴的,还有遍布日本的4.7万名赴日。从地震阴霾中走出的日本人发现,一衣带水之隔的,已然成为震后经济复苏的重要人力资源,而占据中国赴40%市场份额的山东籍研修生,正对日本震后经济复苏的机会跃跃欲试,力图夺回地震中失去的市场,重树对日劳务的“山东品牌”。
没有山东籍研修生日企开不了工
山东以其与日本地理接近、文化趋同、人员勤劳朴实的优势,逐渐成为对日外派研修生的第一大省。“可以这么说,没有来自山东籍研修生,工厂几乎不能正常开工了。”
尽管都属于对外劳务输出,但张英英在日本的身份,叫做研修生。她的派遣公司烟台国际董事长刘治波告诉记者,由于日本法律未对外籍劳动者放开本国劳务市场,只允许18到35岁的年轻人,以学习进修生产技术技能的方式,进入日本企业劳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涉足对日研修生输出这一外派劳务市场,其中,山东以其与日本地理接近、文化趋同、人员勤劳朴实的优势,山东籍研修生逐渐成为人数做多的省,“3·11”地震前,约有4.7万山东籍研修生在日本工作,地域遍布日本全境。
“可以这么说,没有来自山东籍研修生,工厂几乎不能正常开工了。”11日,来自日本岩手县十文字会社的社长十文字保雄对记者说。这家在日本生产规模名列前茅的鸡肉制品企业,有员工1500人左右,其中来自海外的研修生超过100人,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山东籍研修生。
虽然研修生只占全部工人的1/7左右,但十文字保雄说,由于日本老龄化严重,工厂里日籍员工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50岁,“有相当一部分工人是退休后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不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出勤率远远比不上体力精力充沛的年轻研修生。”
来自烟台国际的山东籍研修生郑莲娇,已经在十文字会社的加工厂中工作了2年,即使岩手在地震发生时属于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她和同来的40多个山东姐妹,依然选择坚守岗位。“现在会社里最重要的鸡腿肉加工工序,都是由我们山东籍研修生来做的,一个月能赚13万日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万元,是国内同类工作工资的5倍呢。”
事实上,在日本的农业和加工制造业中,研修生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山东斯凯特驻日本东京办事处的刘清昌告诉记者,由于地震期间各国研修生大量撤离,今年日本东北震区的草莓、丰水梨等特色水果,因为缺少工人采摘和挑拣,价格只有往年的一半甚至1/3。
日本震区宫城县的食品加工企业间宫商店会社的社长间宫明夫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工厂中的9名山东籍研修生全部返回中国,“地震后,宫城县里有很多企业的员工或者遇难或者举家迁移,研修生一下子成了生产的骨干。像我们会社,直到山东籍研修生全部返回工厂才恢复产能。这次地震,让我深切感到现在工厂里已经少不了山东籍研修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