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出国打工出国之窗
一切为了孩子——伊通县保南村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采访纪实
本网记者 杨宗立
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和出国打工,农村催生出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农家孩子由于父母远离造成的亲情弱化,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民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从伊通县15个乡镇、4个街道、187个行政村的调查情况看,全县到2010年有59400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共有留守儿童8604名,其中有6500名是处在学前和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伊通县委、县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全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起草了下发了《伊通满族自治县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施方案》,全县构建了以家庭、基层党政政法部门、学校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志愿者为主体的全社会呵护体系,全县从上到下呈现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日前,记者来到伊通县河源镇保南村采访,耳闻目睹的情况,真切地感受到伊通县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保南村地处偏远,辖11个自然屯,834户、3217口人,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自1995年开始,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出国打工开拓出向国外输出劳务的农民增收形式,发展到现在全村每年输出劳务1200多人,每年可带回劳务收入800多万元。伴随着规模的逐年扩大,保南村也成为留守儿童最多的村。虽然村民家里生活逐渐富足起来,但家里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心头之患。村党支部按照县委县政府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部署,从村外出劳务收入提留中拿出资金,重新翻盖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重新翻修村屯乡间道路,购置校车方便孩子们上学。,创办了村幼儿学前班,修建村儿童活动广场。在修建村支部综合办公楼时,还专门为留守儿童修建了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儿童科技活动中心。
为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村党支部组织村小学教职工和农村妇女志愿者开展“代理妈妈”活动。小花楼屯的曲彦君、曹国娜夫妇,因结婚盖房欠下几万元的债务,看到本屯的人出国打工挣钱也想外出打工,但却割舍不下刚读小学的儿子。村党支部书记知道他们的想法后,经过研究觉得住在本屯并在保南小学上班的马宪华老师很适合做曲冬的代理家长。经过与马老师商量,她愉快地答应承担起这份志愿者义务。现在,小曲冬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上学下学由马老师用自行车驮着,课后复习也由马老师辅导,马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个孩子。
贫困户赵金凤也有出国打工出国之窗的愿望,也是放心不下年仅3岁的孩子。村里开展志愿者代理妈妈活动后,她来到村委会,请求村里帮她解决自己的难题。村领导和退休老教师高振文来到了高老太太家考察,老太太家境挺好,但年岁太大,并且一唠嗑觉得没文化,这恐怕对幼儿启蒙教育不利。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孩子的表姨王香家,表姨虽然同意做孩子的代理妈妈。但经过细唠了解到她丈夫有爱喝酒的习惯,考虑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又放弃了。经过几番考察,选定干净利落、中学毕业、家庭经济状况也挺好的高俊杰做代理妈妈。为了把志愿者代理妈妈活动开展得更好,村党支部把全村30岁—40岁之间的已婚妇女进行了建档登记,组织她们参加镇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转变了他们观念,增强了她们作为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使她们成为代理妈妈后真正能够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放心。到目前,保南村已有几十个这样的代理妈妈。
为了解决学龄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保南村开办了阳光快乐之家,专门招收学龄前儿童。乐之家选聘有幼师毕业证书,并有实践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快乐之家分为大、小两个班,设有室内活动场所,备有寝室、厨房,购置了多种教具,电教器材和各种玩具,进行双语教。为了解决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午餐问题,村里出资建立食堂,并特设了留守儿童“小饭桌”,让留守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单独就餐,确保他们午餐能够吃饱吃好。村里出资5万元买了一台客车接送路远的学生,使远离学校几个屯的47名学生的通勤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