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州反歧视法案两年后终通过 过程艰辛曲折
没有人该因为自己的语言而受到歧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不需任何论证。
在美国加州,这句话直到今年4月14日才终于在华裔参议员余胤良长达两年的推动下得到认可,其中过程艰辛曲折。
歧视语言就是侵权
2008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两位越南裔学生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用越南语向他们的父母致谢,但却被立刻要求毕业致词只能用英语。学生言论自由的权利被赤裸裸地侵犯,语言等异族文化元素受到无情排斥。
这只是语言歧视现象的冰山一角,更严重的歧视现象发生在选举之时。在美国以往的多次大选和初选中,很多华人及其他亚裔人士行使公民权利参加投票,却发现很多投票站没有提供完备的翻译服务,导致华裔常常被语言障碍所困无法投票,公民权利被侵犯。
语言歧视,狠狠地伤害着华人的心。
反歧视法案惨遭谩骂
加州华裔参议员余胤良在2008年夏天提出终止语言歧视的法案,起因是“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规定所有运动员从2009年开始都要说英文,甚至因球员不会说英文而禁止他们比赛。协会宣称,该规定是基于球员必须要和媒体沟通的要求。
随后,余胤良领导50多个机构群起抗议“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的歧视政策,并起草反歧视政策,规定除非因商业经营的必须性,任何单位限制或禁止使用任何语言都将是违反加州法律。这项法案旨在禁止商家歧视顾客,确保所有客人都能得到服务;禁止商业经营因性别、种族、肤色、信仰、血统、国籍、身心障碍或医疗状况而歧视民众。
不料,这项反歧视法案却招致一片谩骂声,侮辱性电话和邮件接连不断,声称“住在这个国家的要学中文,就要离开美国”,语言激烈,满是对中文和华人的歧视。
语言平等须被捍卫
不只在美国,印尼也曾出现过歧视中文的现象。当时,政府不允许印尼的任何地方出现中文,印尼华人不能学中文,不能用中文名字,也不能从政,语言的障碍致使华人办理事务性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印尼人,华人办企业更是步履维艰。
4月11日,余胤良的州参议会111号法案终于在加州参议会通过。该法案在州的民权法中增加了语言保护,明确禁止商家由于顾客所说语言而拒绝为其服务,尊重商业顾客的尊严和多元性。
语言歧视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权利的侵犯,对中文的“另眼相看”使很多机会从华人身边悄悄溜走。,正是因为语言歧视渗透在华人海外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已经对这种被强加的不平等习以为常,并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母语归于相比于英语之下的“劣势语言”。面临就业压力,很多华人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不具备英语国家竞争者的天生语言优势而被淘汰。
海外华人通过掌握当地语言融入当地社会,这一点无可厚非,畅通的沟通和交流可以给华人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制造语言障碍来限制华人行使其权力则是不折不扣的语言霸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