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劳务“内转经济”正崛起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带来的是农村劳动力的平缓流动;而打工工资差异的缩小,则使劳动力的流动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形势下,齐齐哈尔市的劳务经济中“内转”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近两年,围绕招商引资、农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建设项目,齐齐哈尔市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内转在逐渐升温。2011年,全市内转人数达到了33.5万人,占转移总数的31.4%。”市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主任胡柏生介绍,“目前,全市的劳动力转移,也已经从过去的以外转为主,变化为现在的内、外结合。”
以前发展落后打工机会少,也让农民打工者更倾向进入那些繁华的都市。但现在,城市、县域乃至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乡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就使农民在家门口有着很多就业的机会,他们也有了新的选择。
“在外面,背井离乡不说,待遇和在家这边也差不多。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父母、孩子,又能工作赚钱,让人塌实!”富裕县富海镇的刘云霞有十多年的外出打工经历,如今的她正在富裕工业园区里的福星酒业里工作。刘云霞说,在外面打工一个月也就1000多元,还总要加班加点的工作,由于没签合同是临时工,保险、福利不太好,拖欠工资、看病难贵的烦心事还不少。
“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计转移劳动力104.7万人,其中内转34.1万人。这些人除集中在县办企业外,还有大部分在城市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合作社内工作。”胡柏生说。
如今,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就达到7000多人,而且这部分农民的收入很高。梅里斯乡小八旗村的农民陈建新就在村子附近做着瓦工,“就近打工挺好的,起码赚钱和顾家两不耽误。这要离远了,就只能把压力都放在家人身上了。去年,我家种地和打工赚了10多万呢!”他还特意从外出过的朋友那了解了,出去打工赚的钱和他现在赚的也差不多,所以一直没有往远走的打算。
季节性务农,农闲时打工,这样的“兼业型”农民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克东县就有很多农民因为选择了这样的生活,生活质量也改善。玉岗镇永久村的村民赵洪清,在几年前单纯的靠种地为生,让这两口之家承担着不小的压力和风险。三年前,赵洪清开始向“兼业”农民转型,“家里有7晌地,8个牛,这两样去年就让我纯赚了6万块,再加上打工的收入能有1万多元,现在一年挣钱7、8万元,我还嫌少呢。”
据了解,我市今年仍将进一步加大劳务经济工作推进力度,继续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和自主创业并重。 来源 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