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马头店子村掀起出国劳务热 韩国日本是首选
韩国日本是首选
潍坊新闻网3月31日讯 这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虽然山高路远,谁也想不到这里的庄户人家“流通”的币种更多的却是外币,语言交流中不时会夹带着几句外语。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临朐县九山镇马头店子村至今已有100多人到国外务工,他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日常外语,赚回了大量的“洋钱”,也让世代靠天吃饭的庄户人看到了生财之道。3月26日,记者来到了这个“海归村”,探访他们通过艰辛付出后换来的幸福生活。
海归村由来
俩村民在质疑中走出大山出国打工去
临朐县九山镇磨石峪村,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多少年来,村民们世代靠天吃饭,几亩薄山地难以保证一家人的温饱,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们渴望的眼神中还带有一丝恐惧。1993年春节刚过,村支书刘振兴在村里的大喇叭中“吆喝”了一则招聘启事,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启事改变了磨石峪大部分村民的命运。
这一年3月的一天,临朐县的一家国际公司来到磨石峪村招聘出国劳务工人,刘振兴的二哥在这家公司任职,他托刘振兴帮他在村里招聘愿意出国打工的村民,经过一番宣传后,大部分村民对此并不“感冒”,连去一趟县城都感到不容易的人们更不敢出国。“当时村里人听到能出国打工,都多少有些抗拒心理,觉得一辈子连县城都去不了几次,还能出去挣外国人的钱?没人相信这是真的。”时任磨石峪村支书的刘振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村里的青年大部分是在家务农,一家人种地,土坷垃里刨钱,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攒钱盖间新房娶个媳妇,那时候到县城打工的都很少。
招聘启事发出之后的半个月里,村里只有5个人来刘振兴家报名应聘,经过公司筛选,34岁的阮兴河和23岁的刘海池进入了出国打工的培训名单,做电子原件加工。两个月后,两人在村里人质疑的眼神中奔赴韩国打工。“阮兴河以前当过兵,是个很直爽的人,他走之前对我说,出去也许是个机会,不能一辈子在山里呆着,自己先去,为村里人看看那边什么情况。”刘振兴说。
“满载而归”打破了小山村的平静
按照合同规定,三年时间里,阮兴河和刘海池没有回过一次家。村里人不免有些闲言碎语,议论纷纷,多数人都认为外国的钱哪有那么好挣,在那边肯定很苦,吃不好睡不好。对于本村人能出国打工这样的“新鲜事”,让磨石峪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1995年春天,阮兴河和刘海池在完成出国劳务的工作后回村了。刚回村的几天时间里,阮兴河和刘海池家中被村民围得严严实实,“那边一个月多少钱?”、“吃的怎么样,有白面馒头吗?”、“你们出国都干什么,一天干几个小时,累不累啊?”两人对于村民们的问题都一一回答。
在回国的几个月里,阮兴河家中原先的三间破土房换成了五间新瓦房,刘海池也盖了新房娶了媳妇,两人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让村里人都感到惊讶和羡慕,不少人后悔当初没报名。刘振兴说“在韩国待了三年(1993年到1995年)两个人每人挣回了10万块钱左右,从那之后,很多年轻人都跑到我这来咨询出国打工的事情,纷纷找门路外出打工。”从此,一股出国打工的热潮搅热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