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洋留守孩”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未成年,父母就远渡重洋出国打工,自小被灌输“坐等出国、高人一等”的思想;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中享受宠爱呵护时,他们却寄人篱下孤独成长;也许并不愁吃穿,但他们中不少人却在人生的路途上充满迷惘,他们的名字叫“洋留守孩”。
在我省沿海各地有数万名“洋留守孩”。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规范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身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格扭曲和心理问题。最近,明溪县就接连发生4起由“洋留守孩”引发的未成年人聚众械斗事件。
“这些孩子为了一点小小的纠纷竟然与大人动起刀子来,其间隐藏的问题耐人寻味。”明溪县法院院长陈颖表示,作为沿海开放省份,不能不关注队伍越来越庞大的“洋留守孩”,别让他们成为“社会不好管,学校管不好,家长不想管的‘三不管’孩子”。
暴力文化盛行 社会不好管
在连江、福清、长乐等沿海县市,“洋留守孩”比比皆是。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认为,“在当前地方经济日益发展的新时期,仍有许多农村地区还背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空壳’。‘洋留守孩’的问题实质就是部分沿海农村精神文明空虚的表现。”
连江县云龙小学校长陈文贞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以物质条件而论,云龙村算是很富有,但以精神文明而言,却很空虚。“村子里,供出国打工者返乡‘撑排场’用的戏班子就有5个,教堂、庙宇共30多处,而图书馆等文化场所一个都没有。”陈文贞说,在福州沿海的农村,如果孩子读书读不好,就只能当渔民或农民。渔民和农民的生活都比较艰苦。而在很多人眼里,出国打工则比较有面子,而且更容易成功。
“洋留守孩”出国打工期间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教与约束,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污染。“洋留守孩”阿鹏的爸爸在匈牙利经商11年,只有他和妈妈留在国内。父母在“给钱”方面很大方;但平时,妈妈很少管他,经常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出去打麻将或找朋友逛街,有时还彻夜不归。他的日常生活靠同村不同住的爷爷奶奶照顾。晚上,一些差不多年纪的“洋留守孩”就到他家或相约到网吧上网,一起看内容不健康的光碟。
14岁辍学后,阿鹏每天生活在网吧、娱乐城中。去年6月,阿鹏在娱乐城与一王姓青年发生矛盾。阿鹏联系了阿华等9名“洋留守孩”进行报复,王姓青年也叫来5个朋友,双方发生激烈争吵和互殴。阿鹏及其朋友手持刀具、镀锌管大打出手。尽管械斗事件已经过去1年,如今阿鹏右脸上的伤疤仍清晰可见。
暴力文化已经成为不少“洋留守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虽然我国有关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缺乏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轻易地接触到暴力场面。现在,他们玩的游戏是《反恐精英》、《穿越火线》、《魔兽世界》,看的电影是《杀人游戏》,最爱说的话是“再×就做掉你”,行走在“江湖”的“古惑仔”是他们的偶像。正是在暴力文化的指引下,一些“洋留守孩”完成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
据省未成年人管教所陈警官介绍“曾经有进来的孩子告诉我,他当时拿刀砍人的时候就感觉像在打电脑游戏一样。”
素质教育缺失 学校管不好
如何教育“洋留守孩”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难点。在后进生当中,“洋留守孩”往往占了很大比例。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秉承考分至上的传统思维,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甚至歧视因为没有家长帮扶、成绩相对落后的“洋留守孩”。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无疑也是致命的。多数学校不仅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而且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预机制。正处于心理动荡期的“洋留守孩”无法正确对待自身的心理问题,难以排解面临的负面情绪,从而在不良情绪的左右下成为“脱缰的野马”。
学校也有难言苦衷。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常常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在玩耍和逃学中寻找乐趣,有些孩子甚至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浪子”。心理病症明显,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私蛮横、自暴自弃……当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有的就用出走甚至自杀等过激行为来回应。
明溪县沙溪乡是明溪出国潮的主源地之一。当地中小学共有“洋留守孩”523人,占学生总数的52%。在这里,“留守孩之痛”比别的地方来得早,来得深刻。
一些学生因为家里“不差钱”,喜欢穿金戴银来校上课。当学校暂扣了这些物品后,他们变戏法般地又变出更多;一名学生想到三明摸奖,遭到爷爷奶奶拒绝后,便打电话向国外父母哭诉,结果父母一个电话,家里出钱包了一部车子专程送孩子到70公里外的三明;一名学生经常旷课,老师上门家访,孩子父亲说没关系,反正孩子最终要出国。
明溪县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数“洋留守孩”念完小学后,一部分就开始陆续办理手续出国,一部分就辍学在家。不是学校抛弃这些特殊的学生,而是他们在父母的支持下主动放弃了在国内学习文化的机会,很多学生只在学校挂个名,来不来上课都无所谓。即使来学校也不受约束,诸如请家长、考试不及格、留级等这类对普通学生最管用的“法宝”,对他们都失效了。
家庭监护不力 家长管不了
“洋留守孩”阿斌的入狱是因为“英雄救美”。阿斌的父母远在东欧经商,15岁辍学后,在网吧交了个女友叫阿迪,也是一名“洋留守孩”。
阿迪的父母在意大利出国打工,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上初一开始她就经常逃学、打架、彻夜不归。阿迪一天的生活是从晚上10点开始起床,花1小时化妆更衣,然后下楼打的,奔向网吧。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烟。进了网吧,她熟练地把烟点上,在一个个袅袅升起的烟圈里,应付一打开QQ便不断跳出的对话框,其中不少是“男友”与“哥们”。穿着背心热裤的她,身边不乏陌生男子的搭讪和殷勤。“如果聊得来,我们就一起去KTV跳舞。”阿迪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自由和快乐。
那天晚上,阿迪在网吧与几名男子发生口角,就请求男友阿斌援助。阿斌遂呼了一帮“哥们”前来教训对方,最终犯了故意伤害罪。
80%以上的“洋留守孩”都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者亲友临时代管,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漂洋过海的父母为了弥补无法照看孩子的内疚心理,总想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又进一步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为所欲为的恶习。
许多“洋留守孩”几年难得和父母团聚一次,有的甚至是出生后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与亲情关爱的缺失使他们天生具有一种孤独感。当他们遭遇青春期的成长烦恼时,在生活上得不到照料,学习上得不到帮助,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在同学中拉帮结派,到社会上寻求“江湖义气”,,“洋留守孩”暴力事件频发便不足为奇。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