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安有72名越南媳妇 大多是出国打工时讨回
“我终于拿到签证了,可以和老公一起出外游玩哟!”11月23日,一名越南女子与一名中国小伙在红安县出入境管理科高兴得手舞足蹈。这名越南女子名叫阮氏娟,今年10月与红安县华河镇方刘冲村小伙子张正明喜结连理,成为来到红安的第72名越南媳妇。而红安也成了我省出国打工取回媳妇最多的县。
出国打工-讨水喝 讨回一见钟情的媳妇
最好的饭菜招待 可她全吐了
在红安,华河镇方刘冲村有10名越南媳妇。11月24日,记者随红安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的负责人黄兴彪走进方刘冲村,探访越南媳妇的生活状况。
一条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方刘冲村,进村后,黄兴彪指着一栋两层楼房说“这是第一个娶到越南媳妇的家庭。”“欢迎你们,请坐。”刚进屋,一名30多岁的女子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她叫郑翠晨,2007年12月10日嫁到红安,目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郑翠晨介绍,她老公叫刘红兵,早些年在越南一建筑工地上出国打工。郑翠晨住在工地旁边,每天看着刘红兵和工友们在工地上的身影,被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深深打动。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红兵到郑翠晨家讨水喝,两人互相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时间长了,两人感情更加浓厚。
郑翠晨的父母知道后,对这个勤劳朴实的中国小伙也打心眼里喜欢。
2007年12月,征得郑翠晨父母的同意后,出国打工的刘红兵带着郑翠晨回到了红安,举行了结婚仪式。“刚来的时候,我们全家都很高兴,拿最好的饭菜招待她,但越南人不吃食油,每天吃了饭菜就呕吐。我们改用绿豆煮鸡蛋给她吃,慢慢地,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现在吃鱼吃肉都没有问题,每天还主动做饭和下地劳动。一晃5年了,我们婆媳从没有争吵过,村里人都喜欢上了这个越南媳妇。”谈起儿媳,刘红兵母亲满脸高兴。“郑翠晨刚来的时候,不会说汉语。我买来汉语字典,从拼音开始教她学汉语。现在她能讲普通话了,还成为我们这里的越语翻译。”刘红兵如是说。
记者看到刘红兵家里堆满了花生和粮食,冰箱、彩电样样齐全,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停放在家门口,俨然是一个小康家庭。“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吃苦耐劳,我嫁到这里不后悔,感觉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刚刚用手机发出短信的郑翠晨,笑着评价了她的新生活。
出国打工-娶回媳妇 穷汉两年发家致富
妻子父母曾希望他“倒插门”
48岁的刘绪祥曾是方刘冲村最出名的穷汉。2007年年初,单身的他随同乡一起赴越南一建筑工地出国打工。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越南宁平省加远县的女子杜氏莲。身高1.8米的刘绪祥一手漂亮的木工手艺,很快得到杜氏莲的芳心,两人你来我往,感情不断加深。
杜氏莲的家人对刘绪祥很看好,承诺两人如果在越南结婚,愿意为他们建造一座房子。刘绪祥考虑到家中父母需要赡养,执意要回红安结婚。
2008年,出国打工的刘绪祥将身上不多的积蓄留在了杜家,找工友借了盘缠,带着杜氏莲回到家乡结婚。“刚到他家时,我泪水直流,真想回到越南。他与父亲住在集体的破仓库里,墙壁上到处是窟窿。”杜氏莲对记者说,“结婚后,刘绪祥白天下乡做木工,晚上学养猪,两年过后,我们盖起了楼房,养了十多头母猪。我觉得嫁到这里找到了幸福。”“两口子从没有争吵过,从不与别人发生矛盾。杜氏莲很能干,除了插秧收割,还烧得一手中国式的好饭菜。”刘绪祥的嫂子评价弟媳妇。“每年我们回越南一次,每次回家得花3000多元。老刘是个大孝子,总要留钱给我父母用。今年春节,他准备把我父母接来红安过节。”杜氏莲这样夸老公。
三道坎 亲人社会帮她们跨过
“这里是我们永远的家”
据红安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负责人黄兴彪介绍,目前嫁到红安的越南籍女子有72人,主要分布在华河镇、上新集镇、二程镇,红安也是湖北越南媳妇最多的县。
黄兴彪说,这些越南来的媳妇大都是本地人出国打工时讨回来的,她们来本地后都要过饮食、语言和思乡“三道坎”。饮食和语言,一般通过在夫家环境中学习、培养,比较好跨过,而帮她们缓解思乡之情,则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帮助才行。
据悉,这些越南籍女子按照规定每年要办理签证,费用为500元,还应学习中国的法律,适应本地的乡俗。特别是每年春节,越南和中国一样过春节,而春节前恰好是春运高峰。为此,红安出入境部门为这些越南籍女士设立了“绿色通道”,办一次签证严格执行8分钟的办证时限,为她们回国或凭证外出带去便利。而当地派出所也经常走村串户,为她们宣讲法律知识,及时解决生活难题。“我们从越南嫁到这里的姐妹经常聚集在一起,谁有困难,我们就一起帮助谁。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对我们体贴入微。刚来时大家都有点不习惯,现在都习惯了,这里是我们永远的家。”杜氏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