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人出国务工困在乌市
来源新疆经济报
在乌鲁木齐呆了近两个月,却一天活也没有干成,40多名从四川绵阳来乌市准备出国务工的打工者,目前面临无法出国打工也无法回家的窘境。
昨日,记者见到了上述几位出国打工者代表,据工人蒋开富介绍,去年11月,四川省绵阳市的他和同乡的40余人与分包人李治凡签订了一份关于出国务工的劳务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甲方自愿将国外一工程项目劳务部分以年薪的方式交予乙方出国务工,工作时间为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签完协议后,我们心里挺开心的,虽然工作可能辛苦一点,但至少能让家人的日子好过一点。”蒋开富说,签完合同后,大家就一直呆在家里等消息。
5月17日,在李治凡的要求下,大家自费从四川来到乌市,“他说,签证马上就下来了,我们很快就可以去工作了。”蒋开富说,本以为到了乌市就能马上出国务工,岂料李治凡把大家安排在乌市天津路附近的一家宾馆后,还是让大家继续等签证。
“用工单位给大家每人每天补助30元伙食费,我们每天能做的就是呆在宾馆里等消息,为了少花钱,我们用睡觉来打发时间。”蒋开富无奈地说,在这期间,他们也曾想过找别的活干,一想到合同里有规定,如果无法准时前往需要赔偿3万元的违约金后,他们就只能作罢。
昨日,记者在蒋开富提供的出国劳务合同中看到,合同里只明确规定双方在出国劳务后发生各种状况的相关事宜,但并没有标明,若工人无法出国务工,甲方是否要赔偿损失。
据工友方伟透露,其实李治凡也是在帮一个叫张龙的人招工,而和张龙签订招工协议的是一家名叫“乌鲁木齐拓方工贸有限公司”的单位。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彭建勇,彭建勇表示,这些电焊工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国务工,是因为他们不符合工作条件,公司当初招聘的是焊接管道的工人,而现在招进来的电焊工人仅会钢筋焊接,并未达到公司的工作要求,“当初我让分包人找焊工的时候说得很清楚,我们只需要会焊接管道的工人。”彭建勇说,至于后期工人的去留,和他没有关系。
对彭建勇的这个说法,分包人张龙却表示并不知情。“当初他只是告诉我让我找焊工,并没有指定要找焊接管道的工人,而且在我和公司签订的协议中也并没有明确注明这一点。”张龙说,现在,确实是因为中间环节发生了一些问题,耽误了签证办理时间,他也正在和招工企业协商此事,如果协商不成,就只能走法律程序了。
截至发稿前,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乌办事处已介入协调此事。
7月10日,3名四川籍出国打工人员向记者出示自己与对方签订的出国劳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