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俄打工多口头承诺 出国劳务形式待规范
黑龙江外事办不是“黑工”未遭虐待
几天来,“赴俄打工者困守深山”事件引发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绥化市委宣传部5日出具的一份情况说明中称3日6时许,绥化市有关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北林区西长发镇、宝山镇、绥胜满族乡约160名农民,自今年3月份至5月份,经黑河市大陆公司介绍,赴俄罗斯科麦罗沃州打工。近日,约有60名出国打工农民因与公司方发生纠纷,躲藏到工地附近山上,并通知了国内家属。经外事部门初步调查,当地工程施工人员共380人,200多人是黑龙江人,上山的61人是其中一部分。
6日,本报记者专程赶赴绥化市西长发镇进行采访。
网上求救
“赴俄农民工困守深山”
“当时包工头报价是每人每月12000元工资。但到俄罗斯后,不但工资没兑现,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其中61人不堪忍受,趁黑夜逃入深山。”
“今年4月末,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农民工和吉林省农民工数百人,由黑河一位老板带领去俄罗斯做出国劳务,当时包工头报价是每人每月12000元工资。但到俄罗斯后,不但工资没兑现,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其中61人不堪忍受,趁黑夜逃入深山。”4日,上述内容的帖子出现在百度、天涯等多个网站上,被在微博上疯狂转载,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网友上传的“被困人员”照片,可以看到在密林中,多位农民工身穿棉衣席地而坐。为了避雨,他们还撑起塑料布。在低温的山里,人们聚拢在一起取暖,其中不乏中年男子和妇女。被困人员家属接到“求救”信息后,向国内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我省外事部门证实
61人躲入山中
开发商给出的理由是,此次上山的人员多数是木工,在工程结束时因为验收不合格,产生了纠纷,工人为了抗议躲进深山。
6日,有媒体报道称,经绥化相关部门统计,被困山上的村民共计61人,涉及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宝山镇、绥胜满族乡多个乡镇,他们均被困在俄罗斯科麦罗沃州首府科麦罗沃山上。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负责信访工作的副镇长马庆龙称,经入户核查,他们确定当地有村民被困俄罗斯,镇里与被困人员通话获悉,目前被困人员的身体情况还可以,尚有粮食储备,暂无受伤人员。
据了解,4日,接到被困家属反映的情况后,由绥化市政府、黑龙江省商务厅和黑龙江外事办组成的中方10人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科麦罗沃州调查处理此事,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抵达科麦罗沃州。经外事部门初步调查,当地工程施工人员共380人,200多人是黑龙江人,上山的61人是其中一部分。黑龙江省外事部门表示,开发商给出的理由是,此次上山的人员多数是木工,在工程结束时因为验收不合格,产生了纠纷,工人为了抗议躲进深山。
受困人员家属称
上山的原因是“拖欠工资”
“61人中大多数被拖欠工资,有的干了3个月只发了一个月的工资。”
6日下午,记者在西长发镇经过一番打听,在东北一村一栋镶着白色瓷砖的平房内,见到了在俄被困人员家属关美娜。在本次事件中,东北一村共有20余名农民被困山上,其中就有关美娜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今天下午我已经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了,说他们昨晚都已经下山了,现在情况挺好的!”刚刚吃完饭的关美娜,神情已经轻松了很多。
关美娜说,2日晚她接到了弟弟打来的电话,声称被困在了山上。3日上午,她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并提供了由弟弟传来的山上坐标等信息。随后,在等待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着急”,关美娜坦承发动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在网上发帖。“帖子内容是西长发镇一位教师帮忙写的。”
关于网帖中“遭到殴打”的说法,关美娜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称的确没有证据。对于上山的原因,关美娜说,“61人中大多数被拖欠工资,有的干了3个月只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工程有质量问题,导致工钱被拖欠。”
《广州日报》刊文称
中驻俄工作人员劝服工人下山
一位困守山中的赴俄农民工确认该事。他表示,之前曾签过一份草拟合同,作为木工每个月能够拿到12000元的工资,到了俄罗斯之后,工资却没有兑现。
据广州日报记者从黑龙江省外事部门了解到,赴俄农民工并不是“黑工”,也未遭到虐待。
黑龙江省外事办相关人员告诉《广州日报》记者,他们4日便注意到“赴俄出国打工者逃进深山”这条网帖,也接到了黑龙江赴俄农民工家属的电话,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的情况。
根据黑龙江外事办了解到的情况,这位相关人员介绍,今年,的确有一位名叫“邢亮”的工地总经理在黑龙江招到200多名工人,并与俄罗斯科麦罗沃州一位俄籍华裔王姓女士合作,到该州某工地进行工作。“两人多次合作,赴俄农民工也是通过正规途径到俄出国劳务的,并不是‘黑工’。”
,针对网帖中提到的赴俄农民工遭遇“缺衣少食、棍棒相加”的不公对待,他表示,经过了解,尽管俄方开发商提供生活、工作条件没有达到承诺的水平,但农民工也没遭遇“缺衣少食、棍棒相加”。
而至于农民工逃入深山的原因,可能是开发商在工程结束时发现验收不合格,要求农民工返工,和农民工产生了纠纷。
据这位相关人员介绍,5日中国驻俄大使馆两名工作人员就到达了位于高速公路旁山上的事发地点,并与山上农民工沟通,但农民工当日并没有下山。经劝说,6日凌晨,61名困守俄深山的绥化农民工下山,并得到中国驻俄大使馆的帮助。当日,其中一位困守山中的赴俄农民工确认该事。该工人告诉《广州日报》记者,之前他曾签过一份草拟合同,作为木工每月能拿到12000元工资,到了俄罗斯之后,工资却没有兑现。
本报调查
不签合同靠“口头约定” 赴俄打工,出国劳务待规范
整个西长发镇,每年都有上百人赴俄出国打工。大多数都是“五一”前后出发,过了“十一”回来,每个月可以挣到上万元。
本报记者在西长发镇的采访中,关美娜和东北一村的其他被困人员家属都表示,自从反映情况后,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受理,包括镇、区、市的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他们对相关处置表示满意,尤其是6日下午,他们接到电话得知被困农民工已于5日晚全部下山,家人都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记者了解到,整个西长发镇每年都有上百人赴俄出国务工。大多数都是“五一”前后出发,过了“十一”回来,每个月可以挣到上万元,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建筑业,做瓦工、木工等。
在正黄一村一位闫姓人家,家中摆放着一台46寸的液晶电视机,留守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村民们说,如今村里的土地很多都承包出去,或者交由老人负责,大多数劳动力都选择出国务工,尤其是选择赴俄出国打工,在这儿附近的村里已有多年了。据了解,该村至少有10多人前往俄罗斯出国务工,每年都有来自中俄边境城市黑河市的劳务中介过来招工。
关美娜说,村民们前往俄罗斯出国务工的方式往往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或者朋友亲戚结伴前往。他们村都是通过一位叫“张二”的人介绍前往的,都不签订相关出国劳务合同,一般都是通过口头约定,至于到黑河赴俄前是否签订劳务合同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