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劳务合同
出国打工招聘网
出国劳务招工
出国劳务公司
出国打工信息
出国劳务咨询
出国工作

出国劳务

荣成出国劳务市场降温 年轻人不再推崇出国打工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湖南出国劳务     时间:2017-10-26点击:

 

    曾经,“打洋工”可是一份令人羡慕的美差,在国外工作几年可摇身一变成为有钱人。而如今,多数市民不愿意出国打工了,出国劳务市场遭遇用工荒。记者7月1日采访发现,荣成不少出国劳务公司陷入了招工难的境地,主要原因是国外经济危机、国内外工资差越来越小,出国打工没了赚头。,独生一代也不愿出国“遭罪”。
 


    出国劳务人数
 
    同比减少两成
 
    “急需赴日本水产加工工人两名,电焊工两名,种植工人一名。3年能挣30万元左右。”7月1日早晨,在市区一家出国劳务公司上班的肖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接到日本客户的订单已经两个月了,目前只有一个人报名。如今,招工成了荣成不少出国劳务公司头疼的问题。
 
    肖先生今年32岁,原本在这家公司从事翻译工作,因为公司业务逐渐减少,他不得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招工上。从2002年赴日本打工,到回国学习日语进入出国劳务公司工作,这11年间,荣成出国劳务市场由热到冷的过程,肖先生深有感受。“我在日本出国打工3年,挣了近30万元,当时在村里一下子成了‘有钱人’,我家的生活质量也从此发生了改变。”肖先生2007考取了日语等级证书,进入市区一家劳务公司工作,公司每年都能派出上百人出国打工。近两年,公司的业务量开始下滑,去年只派出20多人。“单位要求每个员工都去招工,招到工人还有丰厚的奖励,但效果并不明显。”肖先生无奈地说,因为经营不景气,公司下一步准备裁员。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另一家出国劳务公司,赴日本的电焊工、缝纫工,赴新加坡酒店服务员,赴韩国的厨师……虽然用工需求多,但却并没有报名的人。“近两年,好的工种特别多,但报名的人越来越少。”一名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
 
    7月1日上午记者在市商务局国际合作科了解到,截至5月底,荣成的出国务工人员为996人。今年1至5月份,全市外派人数139人,同比减少22.3%。个别公司甚至没有外派成功一人。
 
    出国打工收入
 
    10年未见涨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荣成出国劳务市场日渐萎缩?记者采访发现,没有多少赚头是很多年轻人打消出国务工的主要原因。“2003年初,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出国打工的人,当时是在日本做缝纫工,到2006年回国时我挣了29万元,当时村里的人都很羡慕。”家住俚岛镇的王霞(化名)说,后来村里有不少年轻人纷纷出国打工,仅2007年就有数十人赴日本、新加坡、韩国打工。2010年,王霞的丈夫也准备去日本打工,经过多方咨询后,他们发现,“几年前出国务工一年能挣十万,现在还是那个数,工资基本没变。”王霞说,考虑到国外经济危机、日元贬值等影响,老公最终放弃了赴日出国务工的念头。
 
    在荣成,和王霞夫妇有同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对此,市区一家出国劳务公司招募部负责人毕先生说,出国劳务的工资近几年没有多大的变化,比如新加坡,两年工种最多挣十四五万,在国内,如果有好的技术,也能挣到这个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外工资涨幅不大,国内的工资尤其是技术工人工资却不断上涨,二者的收入差距正大幅度缩小,出国打工已经没啥赚头。
 
    除此之外,很多年轻人不想吃苦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市区一家出国劳务公司的部门经理陈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一代多数是独生子女,“背井离乡”出国打工,对他们来说,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公司前年派出去的劳务人员中就有两名独生子,因为不适应国外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环境而中途回国。”陈先生说。
 
    部分外派公司
 
    转行寻出路
 
    据悉,目前荣成共有10家具备外派资质的出国劳务公司,分布在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及部分镇(街),主要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输出劳务人员。其中大部分业务集中在日本。市商务局国际合作科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受2011年日本大地震、日元贬值等的影响,很多年轻人感觉“钱景不妙”,从而放弃了出国打工的机会。
 
    记者采访发现,个别外派公司早已把招工的目标放在了省内其他地级市甚至省外。虽然短时期内满足了业务需要,但并非长久之计。出国劳务市场降温已是不争的事实。
 
    市区一家劳务公司的负责人说,出国劳务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如果不寻求经营思路的改变,势必会遭遇淘汰。他们公司正在做着两手准备,实在不行只能转行。记者采访发现,市区个别出国劳务公司已开始涉足海产品贸易及国外工程等项目,期望通过转型升级渡过难关。
 
    市商务局国际合作科相关负责人则建议年轻市民,不能仅依“钱景”衡量出国工作的机会。“出国打工,虽然几年内与亲人相隔一方,工作辛苦一些,但能学到语言和技术,开阔眼界,增长经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这名负责人说。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