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比赛-2020”暨“军队-2020”论坛开幕
森林生态保护须更新认知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我国要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三类。第三类包括大量原来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草原公园、花卉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源地、名胜风景区等。
2020-08-24 09:55
基因组规模的染色质3D组织成像实现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在基因组规模对染色质的3D组织和转录活性进行成像的技术。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人员表示,染色质的3D组织可调节许多基因组功能,包括从基因表达到DNA复制。
2020-08-24 09:53
并蒂莲蓬被摘“夭折”,科学技术却令其“永生”
今夏,一株生长于南京玄武湖的并蒂莲,在惊艳了世人却又不幸被采摘后,终于迎来了最终归宿——科普博主王煜及其团队,已于近日将制作好的并蒂莲莲蓬标本移交南京玄武湖景区。8月17日起,标本于玄武湖梁洲金陵盆景园内向游客开放展示。
2020-08-24 09:51
没想到吧,核能与我们吃的饭也有关
核能和育种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消息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界在农作物突变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等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2020-08-24 09:48
“种”进地里的科技成果 让每亩葡萄多卖了5000元
科技成果转化是道难题,但接地气的好成果其实并不愁卖。难与不难,反映出深层次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不是“一锤子买卖”。当科学家与企业家达成一致之后,成果的易主并不意味着研发工作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2020-08-24 09:46
食欲比想象中大 原恒星靠“脐带”进食远方物质
在一片星云中,一团物质流沿着龙卷风一样的螺旋轨迹,逐渐向中心聚拢下落,最终融入星云中心一个扁平的气体圆盘上。在圆盘中心,孕育着一颗尚未诞生的“恒星宝宝”。为了长大,这颗“恒星宝宝”不断从圆盘中“进食”以获取各种各样的物质。
2020-08-24 09:43
一款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国家临床试验许可
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已于21日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文。该疫苗靶向SARS-CoV-2,使用其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RBD),产生中和抗体以阻断病毒感染人体细胞。
2020-08-24 09:41
新冠、流感症状难分 今年怎么防
“流感在北京的季节性是比较明确的。”日前,在“新冠背景下的流感防控圆桌云访谈”上,北京预防医学会的邓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随着流感高发季节的来临,应开始部署加强型的应对策略。
2020-08-24 09:39
大脑三维血管网络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揭示
研究人员以斑马鱼为模型发现,大脑血管内皮顶端细胞分支上机械敏感通道Piezo1介导的钙离子活动的频率高低,决定了顶端细胞分支收缩或伸长的命运,从而决定血管生长的路径选择和脑血管三维网络的形成模式。
2020-08-24 09:38
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产量将巨幅增加
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布一项可持续粮食生产报告,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产量或增加2100万吨至4400万吨,将占到本世纪中期喂养98亿人口所需肉类总增幅的12%至25%。
2020-08-24 09:36
三种分子可预测新冠肺炎严重程度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分析了63位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患者血液中浓度异常的几种分子中,发现了可预测患者未来病情严重程度的3种分子IP-10、白介素10和白介素,最新研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
2020-08-24 09:35
德激光等离子加速器创新纪录
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的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LUX连续不断产生湖南出国劳务网子束的时间超过一整天达到30小时,创下世界纪录,这是通往未来粒子加速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望让基础研究和医学等领域受益。
2020-08-24 09:34
各地科技抗疫“硬核”设备集结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