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 我们出发
为了和平 我们出发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上)
自1990年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已走过30年历程。30年间,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30年间,一批批中国维和军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为冲突地区和当地民众带来和平与希望
从首批军事观察员到首支维和医疗分队,再到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一个个故事,讲述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和作为,见证着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不懈努力
1990年,首批军事观察员——
参与维和行动的“开门红”
徐进先
1990年4月19日,中国宣布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军事观察员。我和庞延东、陈茂林、徐南烽、耿伟林一行5人,作为中国首批军事观察员,带着祖国和军队的期望与嘱托,飞赴大马士革任务区。30年时光流逝,参与维和行动的经历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我们履职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始建于1948年。我们到任时,该组织下设6个观察组(支队)和4个联络处,所属观察员来自19个国家,任务区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以色列等5国。我们5人被分编为两个小组,我和庞延东同志被分配在大马士革支队,陈茂林等3位同志去了埃及观察组,半年后两个小组进行中期轮换。
在为期一年的维和工作中,我们经受了多种磨练和考验。在大马士革支队,我们担负过行动和情况值班、机动勤务、邮车护送、驻在国协调及海关联络等工作。在埃及观察组,我们主要是在西奈半岛,承担驻守观察哨所、实施巡逻、监督停火协议执行情况等任务。
在地形条件复杂、危险事故多发的西奈半岛执勤,迷路、翻车、陷车、触雷、沙尘暴和山洪暴发都是观察员需要面对的考验与安全威胁。单独驾车巡逻的危险性和挑战性极高。第一次巡逻,我就遇上一条复杂难辨的巡逻路线。记得走过几公里,出了一处山垭口,只见眼前一望无垠的沙漠上,3条似路非路的车辙道通向3个不同方向。根据先前了解和查看地图,我选择了中间车辙道前行。可越走越觉得不对头,随即返回山垭口,拿出地图等重新对照判断,沿右侧道路前行才走对了方向。一位同事告诉我,这种车辙道会随沙暴和当地游牧民的迁移而改变,地图及相关标志物有时不足为据。此前不久,就有一位观察员在此地迷失,偏离巡逻线数十公里,车陷沙漠深处,失联26个小时,最终开罗支队出动所有一线力量搜救,才得以脱险。
还有一次是哨所轮换日,拂晓即下起滂沱大雨。我交班完毕启程回开罗时,哨所周围已积水成片。我们穿过一片山间洼地时,积水漫过车轴,雨水冲击着流沙向路面涌来。此后200多公里的返程中,有几十公里断断续续在水中蹚行,险象丛生。当晚从湖南出国劳务网视新闻中看到,我们经过的那片地区山洪冲毁多处道路,画面中有车辆浸泡在水中,还有大型车辆翻倒在路旁。
由于人少任务多,我们经常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在埃及的6个月,我和同组的庞延东短则一两周、长则近一个月见不上一面。加上当时通信条件有限,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的孤独感不时袭上心头。还记得大约是到任务区的第九个月,我单独驾车沿苏伊士运河岸边巡逻,眺望出海口,一艘中国远洋巨轮映入眼帘。看着桅杆上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刹那间,我的鼻子酸了,眼睛湿润,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油生。几乎是下意识地,沿着远洋巨轮前行的方向,我驱车加速“追赶”,直至规定巡逻线的尽头……
这是我国第一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一些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对中国军队了解甚少。对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耐心解惑释疑。驻哨期间,军事观察员需要隔日轮流做饭,轮到我们时,我们就精心准备,既保留中餐特色,又搭配适合外方搭档的口味。我们常常边吃边聊,从饮食聊到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国国情与制度聊到中国发展现状与政策等众多方面。我们的国际同行听得十分投入。
在执行维和任务中,我们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用在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里学到的知识和练就的本领,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熟悉工作程序到执行具体勤务,我们时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处处注意为我国我军争高分、树形象。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上级军官的心目中,我们是精明强干、值得信赖的军人;在大马士革任务区,我们被誉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在埃及观察组,我们是最“抢手”的执勤搭档。在中期和离任素质报告的各项考评中,我们的成绩全部优秀,无任何事故、违规或差错记录,实现了中国军人参与维和行动的“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