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远望号船队完成首次远洋测量任务四十周年
远望海天 追星揽箭
——写在远望号船队完成远洋测量任务四十周年之际
上图正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的远望7号船。高超提供
扫码了解更多关于“远望”的故事
一声嘹亮的汽笛,划破了江畔清晨的宁静。白色的万吨巨轮上,一个个巨大抛物面天线和球形雷达,如同凝望苍穹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
5月20日,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6号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太平洋,执行远望号船队的第199次海上测控任务。
每一次,远望号船队开启追星揽箭的海上测控之旅时,总会拉响汽笛。
声声汽笛,穿越40年时空,回响海天之间——
1980年,也是5月,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和远望2号,拉响远征大洋的第一声汽笛,成功完成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的测量任务。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这是习主席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对航天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远望人追星揽箭的动力源泉。
40年间,远望号船队驰骋浩瀚大洋,遥望璀璨星空,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在星辰大海上。
为了仰望太空,必须征服大海
大连海滨,惊涛拍岸,一块石碑上镌刻着一首50多年前写就的七律。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1965年,叶剑英元帅创作了这首题为《望远》的七律。后来,毛泽东主席欣然挥毫手书,将诗题改为《远望》。
和“长征”系列火箭、“东风”系列导弹一样,中国的远洋测量船被赋予了一个有着特殊时代意义的名字。那时的人们并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中国会拥有一支以“远望”命名的航天远洋测量船队。而这支船队的航迹,伴随着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航程,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远洋测量船,相当于把占地几平方公里的测量基地塞进一艘船里,是典型的“巨系统工程”。面对重重困难,举国上下,几十万人开展大协作,历尽千辛万苦,建造属于自己的远洋测量船。直到1977年,我国第一代两万吨级远洋测量船才建成下水。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西北戈壁深处腾空而起。此刻,已经静候在南太平洋某海域的远望1号、远望2号测量船,准时收到火箭起飞时间和关机点数据,精准计算并预报出落点。
在这项任务中,远望号协助开创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实现了中国海上测量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远望号船队不断升级,从40年前的第一代测量船,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人们把这7艘远望号船统称为“远望家族”的“远望七子”。
远望号船素有“海上科学城”之称。这是因为除了一般船舶配备的导航设备外,它还拥有卫星导航设备、雷达跟踪系统和多种精密测量系统。
目前,远望1号、2号、4号已经停航“退役”,远望3号、5号、6号、7号是船队主力。最新入列的远望7号集当今船舶建造、航天测控、航海气象、船舶动力等领域最新的技术于一身。未来,远望号船队的综合性能会更优,试验能力会更强,使用效益会更高。
为了仰望太空,必须征服大海。为航天测控而生的远望号,能连续跟踪飞行中的火箭、卫星、飞船,链接海天通信,接收、中转、记录相关数据,从而保证航天任务的精准测控。
中国航天之路有多远,远望号就要走多远
5月8日,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举世瞩目。
那一刻,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天上时,远望号船队正默默在大洋之上执行测控任务。
40载风雨历程。没有一支船队可以像远望号船队那样,始终追随着中国航天的脚步劈波斩浪。
不论中国的航天器飞多远,远望号船队都会在海天之间为它守望。
如果将远望号船队这40年的航迹标绘在世界地图上,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线条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驶过的距离越来越远。
中国航天之路有多远,远望号船队就要走多远。
东方红二号卫星7次飞向天际,远望号船队的遥测距离也从最初的四千公里提高到了四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