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暴雨下,如何看待郑州海绵城市工程?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今日新闻热点 时间:2021-07-21点击:
打造会“呼吸”的城市、成为海绵城市,这是近年来郑州对外打出的城市品牌。在最近这场特大暴雨下,郑州的海绵城市工程如何发挥作用?
根据郑州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郑州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2018年提出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据南都记者此前采访,海绵城市已成为国内打造智慧城市的一个方向,不仅是郑州,近年来多个城市都在积极规划。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称“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南都记者整理网上信息,郑州在发展海绵城市方面的做法具有典型性,路径和诸多城市相似。
郑州晚报今年5月曾报道,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前,郑州就致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出台系列相关政策、制度,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法制化管理体系,先后制定、修订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指导意见,出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文件“一图一表”,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要点,施工、验收及维护指南等一系列地方标准。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入选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推进两处省级试点的,自我加压增设了10处海绵城市示范区,积极打造样板工程,为全域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城市内涝得到缓解,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城市更新有力推进。
为了打造海绵城市,政府财政做了很大的投入。郑州政府信息显示,2016年郑州成为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8年提出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示范区)面积占城市面积23.6%。
近日特大暴雨下,郑州的海绵城市工程如何发挥功效?
对此,浙江工业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前虎对媒体表示,此次河南遭遇的大雨灾害非常罕见,不是海绵城市建设所能解决的。陈前虎称,从技术层面分析,海绵城市解决的是中小雨的径流蓄滞问题,以促进城市地表径流的就地下渗和雨水可持续循环。此次河南大雨属于突发特大暴雨,已经超出了海绵城市所能应对的能力。“郑州这次大雨是非常少见的,造成的灾害跟是否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关系。”
根据郑州的天气预报信息,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这几天下的雨量,是以往一年的量。这被诸多专家认为是海绵城市在这次暴雨中没有办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分析称,“海绵城市并非万能。”完成海绵城市目标,并不意味着城市永久不内涝,而是将城市的雨洪安全标准进行了提升,改善了局部的薄弱环节。,试点城市并非所有城区都纳入试点建设。
王家卓认为,此次事件中,一方面需要关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和进度,另一方面,即使规划内容都实施到位了,“即使是几百亿都投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也不是解决今天这种极端降雨的。”
观察科技“治水”是城市“智”理趋势,但并非“神器”
近年来,伴随科创领域出现了诸多新鲜概念和行业形态,引起了公众的兴趣,比如就有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当前人工智能是否就可以替代人类去所有工作,自动驾驶是否可以替代人工驾驶。这其中,或许因为商家的过度宣传,引来了老百姓的过度解读。
从国家这些年发布的与数字政府有关政策频率和数量可以看出,“数据智理”肯定是多个城市发展的趋势。今年5月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以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数据治理肯定是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重要阶段,数据的治理可以从中国上千年的治水之道中获取灵感和思路。
南都记者整合公开信息,科技“治水”已成为多个城市对外打出的城市品牌策略。具体做法比如有无人机巡航,5G无人船巡河、管道检测机器人等成为了多个城市科技“治水”的举措。
这些措施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相关研发企业和专家给出答案是积极的,否在任何场景下,这些高科技就都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谁也没有办法给出答案,比如郑州的这场特大暴雨。
对此,也有专家认为,虽然科技“治水”并非“神器”,但不能灰心。交通工具的迭代升级、生活支付方式的改变,都是因为城市给与了更多场景应用的实操机会,比如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就需要更多城市融合的机会,科技能否彻底赋能城市“智”理,与城市的包容和理解度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