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跳槽?
进入8月,应届高校大学毕业生们完成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转换。就像雨后总有新鲜的事物迸发出来,一批还未断掉学校“脐带”的应届毕业生成为职场新鲜人,而他们就像雨后的蘑菇,所以“蘑菇族”也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蘑菇族”给职场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不过,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安分的细胞。相关数据表明,职场新人是职场中最不安定的一群人。据麦可思的数据统计,2009届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半年约有三成人已有跳槽经历,其中88%是主动离职。
那么,在面对职场不如意时,是继续做好工作,还是跳槽呢?新人如何走出半年就离职的“怪圈”?据调查,职场新人跳槽的理由主要有5类,面对这些理由他们究竟该不该跳槽?
应届毕业生离职率居高不下
●数字去年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30%以上
分析据麦可思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 (曾发生过离职)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
离职的主要类型是主动离职 (88%),其中,主动离职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编辑(51%),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6%)。
●数字“211”院校毕业生3年内平均工作1.7个
分析麦可思也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三年后的调查,跟踪调查发现,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高职高专院校为2.2个。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每个单位工作时间是,“211”院校为1.5年,非“211”本科院校为1.4年,高职高专院校为1.2年。
2006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教育培训、运输和零售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内转换职业最频繁;从事中小学和特殊教育、计算机专职和医疗相关职业或者职位三年内最稳定。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销售和服务业、办公行政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内转换职业最频繁。
职场新人跳槽五种情况
●第一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小朱拿着装有几十份简历的文件夹在招聘会上来回穿梭,短短一个小时就投了十几份简历,并赢得了四五个面试的机会。他的专业是计算机,目前在科技市场一家公司工作。因为工资不到千元,他想再换份工作。“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我都会投,其他感觉可以的也投。当时考大学报志愿时,觉得计算机比较热门,但毕业了我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好像所有的公司都有职位与计算机有关,但工作却那么难找。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有点节余再说吧。”
【分析】专家表示,她在负责招聘的时候发现,很多毕业生到了该找工作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找到了工作之后发现不适合,于是频繁跳槽。这主要是由于职业定位不清,缺少职业规划,导致入职后很难适应,或工作与个人兴趣不匹配。工作满意度不高,难以坚持而选择离职。
专家分析,就业时信息不对称也是跳槽的主要原因。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75%的大学生表示,就业时的信息十分不对称。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有限,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才、专业、水平,数量多少等,没有专门的介绍,导致大学生稀里糊涂就业。
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描绘的职业前景非常诱人,来吸引人才。刚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大多期望值较高,干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的理想有一定差距时,就会不计后果地跳槽,而没有一定的长期发展规划。
【点评】职场新人在刚毕业时,会有自我认知的迷惑,有一段徘徊期。但最好在3年内明确自己的发展行业和方向,否则将来很可能碌碌无为。
●第二先就业后择业惹的祸
【案例】小赵刚辞去工作,刚毕业时,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她在一家游乐园做文员。“这份工作工资、待遇都不好,虽然很轻松,但一个月800块钱,真不好养活自己,所以就辞掉了。”
她告诉记者,现在不是技术性的岗位工资普遍都很低,她一直想找一个比较稳定的单位工作。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找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时,她说“肯定是要先就业再择业,现在就业压力大,能找到工资待遇差不多的就不错了,怎么还能去挑工作。今天我来应聘还是关注自己较有经验的文员岗位。”
【分析】专家分析,如今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很多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大于求。学生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工作,,不得不“骑驴找马”。所以大学生找工作“专业不对口”是十之八九的事,工作一两年达不到自己理想的行业和职位也是“正常”的事。
为了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就业不满意就跳槽,也成为许多大学生跳槽的主要原因。
【点评】尽管跳槽不是80后的专利,但“缺乏忠诚度”似乎是80后职场新人的一个特点。当毕业生找到首份工作后,应先踏踏实实干上两三年,做出一定成绩再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打算。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更应专注现有的工作,为自己将来的择业加分,才能在企业内及职场上有更多的机会。
●第三大学生劳动保护意识加强
【案例】已经毕业两年的小郑,某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食品公司做出纳,本以为专业对口可以稳定下来,单位的规定还是让她没过试用期就选择了离职。后来又在一家教育咨询机构工作了不到一年也放弃了。单位用工不规范是小郑离开的主要原因,她说“第一份工作因为公司规定要在9个月试用期后再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到时候只交养老保险金,对1000元左右的工资也不是很满意就离开了。后来的公司是因为要经常加班,还不给加班费。”如今的小郑在人才市场转了差不多三个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分析】专家认为,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去一些中小企业?主要原因就是部分中小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形同虚设,或者条款繁多得不到真正落实。由于劳动法规在某些企业得不到贯彻,员工的权益维护艰难,有时维权花费的时间和成本甚至要远远大于放弃维权的成本,致使很多人不得不放弃维权。比如劳动法明确规定,不允许用人单位以报名费、档案费、检查费、抵押金等名义向应聘者收费或者要求抵押财物, 但很多企业却照样我行我素,一副“你不干照样有人干”的态度。
【点评】若是单位用工不规范,不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项保险,建议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最好尽早寻找其他的工作。
●第四重复性工作日益倦怠
【案例】去年毕业的小王工作才一年,已经做过五六份工作了,差不多一两个月就会换工作,最长的也就是做了半年电子商务的销售。来参加招聘会的三天前自己还刚把月薪1300元的灯具销售工作给辞了。
对自己频繁“跳槽”的原因,他说“这些工作都不是我感兴趣的,我不喜欢这些需要不断重复的工作。是因为我毕业后没有给自己一个定位,更没有考虑过长期的打算。”
【分析】一项调查显示,最易影响职业生涯的“职场通病”就是工作倦怠症。24.34%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倦怠症”会对未来的职场生涯产生负面的影响。17.39%的受访者觉得“对自己没要求,得过且过混日子”是种很可怕的状态。另有各一成左右的受访者觉得“三分钟热度”以及“做事不主动”最易影响到今后的职业生涯。男性受访者进一步补充“怕适应新环境”、“过于追求完美”这些个性上的弱点通常也很容易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女性受访者则更担心“不懂得变通”、“无法处理好和上司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受访者更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受访者患“工作倦怠症”的比例直线上升,但在“时间管理”问题上相对比较得心应手。
专家认为,对于80后、90后更加随性率性的一代来说,“工作乐趣”越来越成为离职诱因。工作只是单调的重复,程序化的进行,这是喜欢挑战喜欢新鲜的80后、90后不能容忍的。甚至自己创业也不愿去从事这样的工作。
她表示,从趋势来看,企业中基层岗位的缺口越来越大,虽然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意愿增强,但主要还是销售、客服、配送等基层岗位。通过离职、跳槽提高“工作满意度”可行性不大。工作一段时候后,难免会出现无法获得成就感、重复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对工作失去激情等。
【点评】工作倦怠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就能化沮丧、挫败为乐观、自信与成功。事业上有一些起伏是正常现象,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也不完全是个人的问题,没必要太过介意,也没必要对自己太过苛求。对于因觉得工作缺乏挑战性,劳动单调重复乏味而引起的工作倦怠,可以尝试着把工作内容按“重要”、“较重要”、“不重要”来分类,看看哪些工作可以不做,或是授权给更适合的人去做。找一些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而且自己有兴趣承担的责任来承担。
●第五没有发展空间
【案例】小张是某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毕业生,从实习开始就一直在做设备维修工程师,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他说“但我觉得发展空间不大,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我现在只想在有发展空间的单位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好好做下去”。
【分析】据调查显示,对现有的工作发展空间不满和对薪酬福利不满是导致职场人跳槽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与跳槽原因相对应的是,吸引人才的两大因素同样是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薪酬方面,期望通过跳槽薪酬能够涨一倍的职场人有14.7%,比2009年春季高了1.1个百分点。希望能够涨薪50%的职场人近三成,同比高出6.2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学不到东西,企业效益不好,提升空间不大,是许多求职者跳槽的原因。“很多人一开始工作热情很高,慢慢地觉得整天干杂活,不被重视。也许这正是企业对你的考查期。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遇到困难要冷静面对,不要太过急躁。”
【点评】“80后、90后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高薪,他们更看重个人兴趣,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应该有专人为员工做职业规划,提供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最好能对员工进行分类,如管理、技术、业务等,不同类别的人才设定不同的发展阶段,达到一定标准即提供晋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