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市场问题突出 就业歧视仍普遍存在
对于求职者来说“就业歧视”似乎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从2003年起,《反就业歧视法》制定的呼声越来越高,虽说各地各高校也不断的拿出拿出草案进行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据最近发布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目前就业歧视现象仍普遍存在,“穷二代”成为新的歧视点。
就业歧视的四种表现
就业歧视,可谓是一个长期讨论的话题。对于这一问题是否要立法,社会各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但无论如何争论,都无法否认在中国目前的就业市场上,就业歧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且有越演越烈之趋势。其中就业歧视集中便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户籍歧视主要针对流动人口,许多岗位只对本地户籍或非农业户籍开放,农民工会因其农业户籍而遭受歧视。
二、年龄歧视许多用人单位在人员招募中设立了年龄限制,但又缺乏必要的理由。
三、性别歧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以及生育需要中断工作等,女性在劳动力市场遭受歧视现象比较严重。
四、院校歧视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更加看重本科毕业的院校,往往硬性要求非“211”或“985”高校毕业的学生不录用,是典型的“出身论”,甚至在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过程中也存在歧视现象。
除以上四点外,在“拼爹”盛行的现下,“富二代”、“穷二代”也成为就业市场上新的不公平因素。而这些歧视因素的存在,也加大了个别群体的就业难度。
就业歧视为何难化解
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大批的高校就业生涌向求职市场,再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和跳槽者,就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而一些特定的年份因为经济的原因,招聘岗位有所减少。僧多粥少,社会岗位资源有限,用人单位自然就会太高门槛用各种歧视“压人”。再加上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的“带头作用”,歧视风气的形成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前,为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年”国务院曾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国有企业招聘监管。即使是这样,也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依旧没逃离重灾区的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调查发现,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所涉及的9762个岗位中,存在制度性的健康歧视和年龄歧视规定,两种类型的就业歧视比例均为100%。
在我国庞大的就业、求职大军的影响下,市场供求矛盾不断激化。虽说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不断下发通知制定政策,但还是难以缓解就业歧视的问题。想要让这一问题瓦解,就得“痛下狠手”从根本上出发,拿出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